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累及世界上7%~21%的人口,是一种慢性疾病,持续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为了全面了解IBS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和诊
断,为一般技术人员和专家提供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研究人员选择了Ovid和循证医学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先用“肠易激综合征”、“病理生理”、“病因”、“发病机制”、“诊断”等关键词检索了2000年~2014年的文献,再用“肠易激综
合征”、“食物”、“治疗”等关键词检索了1946年~2014年的文献,一共命中1303篇,其中139篇高度相关。
复习文献发现,影响IBS发展的因素有胃肠道菌
群、肠道渗透压、肠道免疫功能、肠道运动、内脏敏感性、大脑肠道相互作用以及心理状态。诊断主要依赖典型症状,排除表现疑似IBS的器质性疾病。50岁以
后起病、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胃肠道疾病家族史、特发性缺铁性贫血都不支持诊断。疑似IBS者应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或者粪便钙卫蛋白、血清结直肠癌肿瘤
标志物等。明确主要症状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有重要价值。临床试验已证明各种饮食、生活方式、行为和医疗干预对缓解病情有效。
总之,IBS的诊断要抓典型症状,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理想的治疗是个体化的整体治疗,包括饮食、生活方式、行为和医疗干预等。(作者:贺利军)
参考文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15; 313:949-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