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9年06月号
现代观点

新生儿血小板输注阈值获重大进展

作者:贾盛崧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neonatal thrombocytopenia, NTP)常见于新生儿,主要症状表现是瘀点和瘀斑,可在任何时间出现,例如分娩的时候或者以后的时间中。而且更可怕的是,如果出现该病,会不断出现新的典型损害。据统计,约有1%~5%的新生儿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而该病在早产儿中的发病率高达约20%~35%。

血小板输注常用于血小板减少症的新生儿,预防出血。然而,究竟当血液中血小板计数低于什么数值时应采取预防性输注,目前尚缺乏高质量数据,致使世界各国的标准存在差异。

来自都柏林国立妇产科医院的Curley等学者开展了一项多中心、随机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患有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早产儿而言,血小板高阈值组在血小板输注后死亡和大出血复发风险高于低阈值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Curley等研究者将胎龄小于34周、有严重血小板减少症且接受血小板输注的660名新生儿(中位胎龄26.6周、中位出生体重为740g)纳入研究,随机分组,分别在血小板计数低于50000/mm3(高阈值组)或低于25000/mm3(低阈值组)时接受血小板输注(15ml/kg体重)。研究的主要终点为28天内死亡或大出血的发生。90%(296/328)的高阈值组婴儿和53%(177/331)的低阈值组婴儿接受了至少1次血小板输注。

统计分析表明,28天内高阈值组中婴儿的死亡或大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低阈值组的婴儿(26% vs 19%;OR:1.57)。两组受试者大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高阈值组:25%,低阈值组:22%;OR=1.14)。

Curley等学者的成果强调了对于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早产儿,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在血小板计数低于25000/mm3时风险更低,是新生儿血液学研究的重大进展。(作者:贾盛崧)

参考文献: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9;380:242-251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