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5年10月号
医学进展

走向结直肠癌精准预防——根据基因合理应用阿司匹林、NSAID进行预防

作者:白蕊

美国科研人员研究了基因与环境 因素相互作用对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影响后发现,应用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对结直肠癌的预防作用因人而异,只有携带某几种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的人才能从中获益。为精准预防结直肠癌提供了初步依据。

相 当多的证据均已证实,阿司匹林及其他NSAIDs的应用可以降低结直肠肿瘤的发病风险。然而这一联系背后的机制还远未阐明。由于风险-获益尚不明确,因此 目前还不推荐常规用阿司匹林、NSAIDs或两药联用对癌症进行化学预防。因此,了解基因标记与阿司匹林和NSAIDs应用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基因与环境 间的相互作用,将有助于确定哪种遗传学背景的人群最有可能从这两种药物的化学预防中获益。

为此,美国西雅图弗莱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的Li Hsu博士等就规律服用阿司匹林、NSAIDs或两药联用与SNPs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结直肠癌风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这项病例对照研究的数据来自5项病例对照和5项队列研究,时间跨度达28年,起始时间最早在1976年,最晚在2003年,分别开展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德国,囊括了8634例结直肠癌病例(疾病确认于1976年~2011年)以及8553例匹配的对照组参试者。参试者均为欧洲血统。

分析SNP数据及阿司匹林、NSAIDs用药情况发 现,与既往实验、流行病学、临床研究证据一致,规律应用阿司匹林和/或NSAIDs能降低结直肠癌的总体患病风险(用和不用组的结直肠癌患病率分别为 28%、38%,风险大概降低了1/3)。然而研究同时发现,这种相关性随遗传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整个基因组中,位于12号染色体短臂1区2带3亚带 (12p12.3)上的SNP rs2965667与阿司匹林和/或NSAID的相互作用最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携 带rs2965667-TT基因型的个体应用阿司匹林和/或NSAID可以降低结直肠癌风险(风险约降低1/3),而4%携带罕见基因型TA或AA的个体 用药后风险反而增加(约增加89%)。此外,染色体15q25.2上的SNP rs16973225也明显影响着这两种药物的化学预防效果——携带rs16973225-AA基因型的个体规律用药可使结直肠癌风险降低约1/3,而9%携带不常见AC或CC基因型的个体在药物预防下则不会给结直肠癌风险带来影响。

如果能在更广泛的人群中证实这项研究中的发现,将有利于推出精准的结直肠癌预防策略。或许,那就在不久的将来。(作者:白蕊)

参考文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15;313:1133-1142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