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两年前科学家首次提出一种隐匿的血源性传播的病毒——异嗜性鼠白血病病毒相关病毒(xenotropic murine leukemia virus–related virus,XMRV)与慢性疲劳综合征有关,全世界的血液中心就急忙开始确定他们采集、储备的血液是否安全。由此引发的血液恐慌甚至使很多血液采集中心禁止对有这种疾病的人群采血。然而,现今威胁全球血液供应的不仅仅是XMRV,那些为人熟知的病原体,如乙肝病毒,也会由于现有检测技术的漏洞而不被检出,导致血液制品污染和意外感染。
新技术有望改变所有这些风险。2011年3月29日,在纽约科学院(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血库官员和传染病专家公布了使血液供应更安全的计划,即引入基于DNA的检测技术以提高疾病检出率。
“我们的血液供应虽比以前安全了许多,但输血仍然与传染风险增加有关。”负责纽约地区数个血库的卫生顾问Gail Moskowitz表示。
在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血库,每份血液都要检测一组感染源,包括HIV、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白血病相关(人)嗜T 细胞病毒(leukemia-associated human T-lymphotrophic virus)以及梅毒螺旋体。现有的血清学化验能检出血液中的大多数病原体。然而很多常用的检验依赖于寻找人循环系统中的抗体或病原体,导致在一些罕见案例时的失误,例如当新近感染的献血者体内的免疫反应还不够剧烈,或当病毒量不高时。
为了提高病原体检出率,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美国的血库已引入新的基于PCR的技术,使得血液中极低水平的HIV和肝炎病毒RNA都能被检出。2011年2月,美国红十字会(American Red Cross)首席科学官Susan Stramer领导的团队报告称,他们通过分析近4百万份血样发现,基于DNA的检验比传统化验在检出新近感染献血者的乙肝、丙肝和HIV病毒方面更有效(NEJM 2011;364:236-247)。除了HIV和肝炎,2011年3月,Stramer还报告了一项对5000名献血者研究的结果,证实基因检测技术在检出登革病毒(Dengue virus)方面的敏感性是传统血液化验的10倍。
血液安全的问题不止限于病毒。导致疟疾和巴贝西虫病的寄生虫也是严重的安全隐患,但是目前还没有实验室检查被准许用于检测血液中导致这两种疾病的原生动物。还是在纽约科学院的这次会议上,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新病原实验室的负责人Sanjai Kumar报告了对于这两种疾病,基于DNA的检测技术可以检出低至2个寄生虫/毫升血——是传统显微镜检查检出率的1000多倍。
尽管基因检测能使血液供应更安全,但价格仍然是实施这种先进检测技术的障碍。(编译:白蕊)
参考文献:《Nature Medicine》2011;17: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