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视频
2020年05月号
卷首语
医学与社会
医生日记

疫情产生的“副作用”:病毒给人类的礼物

作者:生命新知

虽然冠状病毒病导致了很多的不幸、很高的死亡,比如在美国,一天死亡最高峰达到了2000多人,累计死亡已经2万多人,但是,总体的死亡率是降低的。这是需要我们好好反思的,为什么疫情本来是导致死亡增加的,反而让一个国家的人民,整体的全因死亡率降低了,健康状态似乎也更好了。

香港做了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大家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后,导致在2019年到2020年初的流感季节,流感的发生率是降低的,因为防护的加强,在2003年以及2016年疫情流行的时候,同样造成了流感发生率的降低。

除了香港以外,在其他的地区怎么样?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统计同样重复出了类似的结果(图1):在冠状病毒流行的同时,美国的流感发生率降低了。

再看历年来美国因肺炎导致的死亡的状况(图2),红色曲线代表着2019~2020这段时间,肺炎导致美国人死亡的状态,和历年相比——2013、2014、2015、2016、2017、2018,一直到2019到2020,可以看到这条红线有一个显著的下坡,而且是非常大的下降。这令人倍感惊讶,因为新冠状病毒一个很重要的病理表现就是导致肺炎,那为什么在新冠病毒流行的时候,肺炎死亡率反而降低呢?别急,接着往下看。

图3同样来自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红线代表新冠病毒导致的死亡率——快速上升,但是浅蓝的线条(代表总死亡)在2020年是显著降低的(蓝色箭头所示),同时,流感的发生率也是往下走的趋势,提前结束了流感季。这给我们一个提示,在新冠病毒导致的疾病开始越来越流行,蔓延全球,并且在美国出现了大面积的流行,美国50个州宣布了紧急的灾难状态的情况下,反而美国总体的全因死亡率是降低的。这又是为什么?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月10号刚刚更新了数据,是以每个星期上报的死亡为依据,并把历年情况作为基线,来预测今年每个星期的预计死亡率,并将之与实际的死亡率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实际死亡是预计死亡人数的89%(图4)。在2月1号那个星期,实际死亡是预测死亡的95%,之后的几周分别是95%、94%、93%。到了3月21号,美国新冠疾病流行更加严重了、COVID-19相关死亡人数不断上升,但是全因死亡跟预期死亡相比,只占后者的83%,4月4号甚至降到了58%。也就是随着新冠状病毒流行的加剧、及其相关死亡的增加,导致全美国都进入灾难状态,美国全因死亡率和往年相比反而大大降低。这又是为什么?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月10号刚刚更新了数据,是以每个星期上报的死亡为依据,并把历年情况作为基线,来预测今年每个星期的预计死亡率,并将之与实际的死亡率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实际死亡是预计死亡人数的89%(图4)。在2月1号那个星期,实际死亡是预测死亡的95%,之后的几周分别是95%、94%、93%。到了3月21号,美国新冠疾病流行更加严重了、COVID-19相关死亡人数不断上升,但是全因死亡跟预期死亡相比,只占后者的83%,4月4号甚至降到了58%。也就是随着新冠状病毒流行的加剧、及其相关死亡的增加,导致全美国都进入灾难状态,美国全因死亡率和往年相比反而大大降低。这又是为什么?

图5中,绿线是美国2020年的周死亡情况,第十个星期的时候已经显示出很强的降低。

不同性别有什么差别?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图6),总体死亡降低了11%,也就是说它比预期降低了11%。但是性别间的差别不大,男性降低10%,占90%的预期死亡;女性是占89%;还有一些性别不明的人(性取向不明或者没有公布自己性别的人)是占82%,也就是说这一人群实际死亡率比预期降低得更多,达18%。所以,死亡整体上在降低,而且没有性别差异。

再看看年龄,是不是年轻的更受益?确实是这样,比如说1岁以下的实际死亡率是预期死亡率的65%,也就是降低了35%;1岁~4岁占76%——降低24%;5岁~14岁是73%——降低了27%;15岁~24岁是81%,降低了19%;25岁~34岁是86%;35岁~44岁是89%;甚至65岁~74岁,都是91%,也比预期降低了9%;75岁~84岁,92%。老年人往往有多种基础疾病,罹患了新冠肺炎以后,他们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即使这样,总体死亡率还是下降的。

怎么来解释以上这些现象?流感发生率降低,这好解释——因为美国开始推行social distancing、多数人开始戴口罩了、开始不聚会了、不上班了;和中国发现的一样,空气污染降低了,确实在美国洛杉矶、旧金山、纽约、芝加哥都看到这情况,但在美国用这个原因是无法单独解释的。

还有什么原因呢?我跟大家再挖掘一下。

发表在美国医学会官方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一篇文章于2016年8月份做了一个调查,罗列了美国2013年头10号的死亡原因(图8),其中第一位导致死亡的原因是心血管疾病,第二是恶性肿瘤,第三是下呼吸道疾病,第四是意外,第五是脑血管疾病,第六是老年痴呆,第七是糖尿病,第八是流感及肺炎,第九是肾病和慢性肾病综合症这一系列的疾病,第十是自我伤害,比如说自杀。但是,如果把整体的死亡再重新排列一下,就发现第三位致死原因不是下呼吸道疾病了,而是医疗差错(Medical errors)。在此重申,这个结果发生在美国。

另一项研究,也是美国人做的,发生在美国,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分册》上,研究发现,每年有13000个到16000个美国心血管医生要参加两个大型会议,一个是美国心脏协会的会议,一个是美国心血管学会的会议,这两个大会基本上都开5天左右,教学医院的医生都会去参加这个盛会、和同行交流。研究人员应用美国医疗保障(Medicare records)数据,锁定在会议期间住院的,以及会议前3周、会议后3周的心肌梗死、心衰、心脏骤停的病人,分析总结2002年~2011年(10年)病人的30天死亡率。

十年间加起来共有82天的会议。心肌梗死:会议期间一共有8570人因心肌梗死住院,在会议前后有57471个。心衰:在会议期间有19282人,在会议前后有114591人。心脏骤停:在会议期间有1564人,在会议前后一共有9580人。令人吃惊的是,30天死亡率统计显示,心衰和心脏骤停的病人在医生都去开会的时候入院,30天死亡率显著低于会议前后入院的病人。

换句话说,大牌医生都去开会了,心脏骤停和心衰的死亡风险是降低的,心肌梗死没有差异,也就是说开会和不开会,心肌梗死的30天死亡率是没有差异的。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经皮穿刺,把导管放进去,气囊扩张,然后放一个支架。它的实施率在会议期间是20%,在会议前后是28%,有显著差异。虽然会议期间PCI的实施显著降低了,但并没有造成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出现差别,意味着有些平时的治疗手段是不必要的。

上述2项研究启示我们,在美国除了空气变好了、交通事故减少了、工伤减少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降低死亡的可能因素,即降低了医疗差错,同时降低了一些不必要治疗措施造成的死亡。

美国的数据进一步证明了我们上一期讲的一些发现:比如说流感发生率降低了、整体的肺炎死亡率降低了;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降低了,与之相关的死亡也降低了;交通事故、工伤等等都降低了。此外,在美国,医疗差错在平时是第三位死亡原因,而且当心血管医生都去开会了,重症心血管疾病(心衰、心脏骤停)的30天死亡率反而降低了,很多手术(如PCI)的实施减少了。

除了我们在上期所说的珍惜疫情的意外收获,将可控的收益延续终生,促进健康长寿,还要加一句:珍惜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中国骄傲。可以看到,在异国出现了很多问题——平时美国第三位的致死原因是医疗差错,而且也有证据证明很多治疗会导致意外的死亡。

虽然冠状病毒病导致了很多的不幸、很高的死亡,比如在美国,一天死亡最高峰达到了2000多人,累计死亡已经6万多人(截止5月4日),但是,总体的死亡率是降低的。这是需要我们好好反思的,为什么疫情本来是导致死亡增加的,反而让一个国家的人民,整体的全因死亡率降低了,健康状态似乎也更好了。这值得反思,找到相关因素,甚至找到因果关系,这其实是我们更要思考的。让灾难不白白地来,让它能给我们人类带来更多的好处,能为我们更健康地生活,为人类更好地繁衍和和生存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JAMA 2016;316(7):698

2. JAMA Intern Med 2015;175(2):237-244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