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社会
2020年04月号

BMI不适合作为中国白领的肥胖评估指标——警惕被忽略的正常体重肥胖人群

作者:成皖梅

通过BMI来评估中国白领的肥胖流行情况非常不准确,可信度很低,不仅存在误诊,更存在大量的漏诊,而且忽略了正常体重肥胖这类健康状况具有高风险的人群,因此失去了通过BMI调查体质状况来评估大样本人群健康风险的意义。

肥胖已经成为继高血压、吸烟、高血糖和体力活动缺乏之后,全球的第五大死亡风险因素。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和多种癌症的风险因素,其特点为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数量的增加,身体脂肪量占体重百分比的异常增高,和脂肪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等。

体脂肪的直接测量方法有双能 X 线吸收测量法、核磁共振成像法、X射线断层扫描法、排空气测量法、水下称重法、皮质卡钳法等,但因为设备昂贵、测试方法繁琐或对人体有害等因素,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常用BMI来间接地进行大样本人群的肥胖率调查研究。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以BMI为指标诊断肥胖,对肥胖与疾病及死亡风险进行分析,得到大量矛盾的结论,甚至会严重地误导大众。

2016年的一份研究显示,男性和女性的死亡率都随着BMI的升高而不断降低,但是随着体脂率(Body Fat Ratio, BFR)的增加显著升高,因此,如果以BMI作为肥胖的评估指标,则会得到越肥胖的人死亡风险越低的荒谬结论。

国外有研究发现以BMI为指标,正常体重肥胖(Normal Weight Obesity,NWO)体质的人群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存在由肥胖诱发的健康风险或疾病。

2008年的研究报道,瑞士男性无论用哪种体脂率评价标准,NWO体质人群约占1%,但瑞士女性NWO体质的流行情况受不同体脂率评价标准的影响有1倍~20倍的差距(1.4%~27.8%),女性NWO流行率高于男性;2010年的研究发现,根据美国第三次全国健康营养检查的调查数据,美国大约有300万NWO体质人群,20岁及20岁以上体重正常的成年人中,有23.5%的人出现与肥胖相关的代谢异常。2015年的研究显示,全球正常体重的人群中约有30%的人出现与肥胖相关的代谢异常。另有研究发现,女性中NWO者与非肥胖者相比,血浆中的炎症因子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更高。研究者还发现与低体脂的人群相比,NWO人群代谢综合征发病率高出4倍,其中女性的心血管死亡率显著增加2.2倍。因此,BMI评估人群肥胖的价值应该受到质疑,NWO体质人群的流行情况值得关注。

2015年6月初至11月中旬上海海济斯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对上海张江地区2195名年龄在18岁~65岁之间的白领使用生物电阻测量法 BIA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进行体质调查,通过检测BMI和BFR(评价人群肥胖的两种常用指标),结果显示中国白领总人群、男性和女性的肥胖率评估均有显著性差异:BMI超标人数约占总人数的1/3(30.30%),其中男性为47.19%,女性为14.83%;而BFR超标人数约占总人数的1/2(52.67%),其中男性为57.58%,女性为48.17%,均高于BMI超标率。

与BFR方法相比,BMI方法对肥胖的评估同时存在误诊(假阳性)和漏诊(假阴性)两类错误,总人群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9.34%和50.87%;男性的误诊率更高,为19.10%,女性的漏诊率更高,为71.38%。与BFR方法相比,总人群肥胖吻合率与非肥胖吻合率分别为25.88%和42.92%;女性的肥胖吻合率更低,为13.79%,男性的非肥胖吻合率更低,为34.32%。BMI对总人群评估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0.66%和49.13%;对男性评估的特异性较低,为80.90%,对女性评估的敏感性极低,仅为28.62%。因此,以BMI作为肥胖率评估指标,无论是准确率还是可信度都非常低,总体上各人群的肥胖率都被严重低估,尤以女性更为严重;而对于个体而言,男性易被误诊,而女性极易被漏诊。

对年龄的分段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总人群、男性和女性BMI和BFR超标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BMI超标率,各年龄组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BFR超标率,18岁~29岁及30岁~39岁组男性显著高于女性;40岁~49岁和50岁+组,男性组和女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上各年龄组间男性和女性组BMI超标率差异要明显大于BFR。

研究显示,50岁以下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加,BMI误诊率不断上升,尤以男性更加显著,40岁~49岁男性的误诊率高达37.84%;全体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加,BMI漏诊率不断降低,女性甚至呈线型趋势显著下降,18岁~29岁女性BMI漏诊率高达85.86%,且该年龄段肥胖吻合率仅为5.65%,因此,以BMI为该年龄段女性做肥胖评估极不准确。年龄越小,BMI误诊率越低但漏诊率越高,而且漏诊现象更为严重;BMI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随着年龄的变化趋势提示,越是年轻的群体,评估的准确率越低,提示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BMI作为肥胖评估指标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越来越多的人被漏诊,女性尤为严重。

NWO发生率研究结果显示,总人群中有588人属于NWO体质,其中男性194人,女性394人,分别占3种人群总数的26.79%、18.49%和34.38%,女性NWO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提示中国白领中每4位就有1位是NWO体质,而女性中每3位就有1位是NWO体质。女性50岁以下各年龄组发生率相近,但男性30岁~35岁年龄组发生率明显较高。无论男性、女性还是总人群,50岁以上人群NWO发生率最低。因此,中国白领NWO体质的流行情况值得更多关注。 

本研究结果显示张江地区18岁~65岁人群BMI超重和肥胖率分别是25.64%和4.65%。另有调查显示2010年上海市15岁~69岁居民BMI超重和肥胖率分别是25.80%和6.90%。2014年成都市18岁以上人群BMI超重和肥胖率分别是24.16%和6.15%。2015年温州城区18岁以上居民BMI超重和肥胖率分别是27.50%和6.51%。上海市张江地区白领人群的BMI的超重和肥胖率与上海市、成都地区及温州市近年来的调查结果相近。因此,以上地区是否亦存在肥胖率被低估的状况?这些地区的NWO体质流行情况如何?需要进一步调查。中国人群的肥胖率可能比当前的调查结果高出很多,而全国NWO体质流行情况需要更多研究。

研究显示NWO体质人群比正常体脂人群有更高的疾病发生率和死亡风险,因此减少该类人群的体脂、改善该类人群的体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新加坡的一项研究显示通过6周~16周的低热量饮食,NWO体质的人可以减轻约5%的体重,总脂肪量减少约9%,内脏脂肪量减少约11%,肝内脂肪减少约一半,腹部皮下脂肪减少约17%,同时代谢指标得到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运动可以降低身体的脂肪含量,提高肌肉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科学运动与健康饮食对NWO体质人群的健康干预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通过BMI来评估中国白领的肥胖流行情况非常不准确,可信度很低,不仅存在误诊,更存在大量的漏诊,而且忽略了正常体重肥胖这类健康状况具有高风险的人群,因此失去了通过BMI调查体质状况来评估大样本人群健康风险的意义。应用更加简便、经济和准确的BFR调查方法对大样本人群进行肥胖流行情况进行调查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常体重肥胖体质人群在中国白领中已有较高的比重,全国的流行情况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对于该类人群的健康干预也是非常紧迫的问题。

(作者:成皖梅)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