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8年10月号
医学进展

硬皮病:HMGB1蛋白或致血管、组织损伤

作者:马雷雷

研究人员发现,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或称为硬皮病)患者血液中活化的血小板所释放的微粒,引起中性粒细胞颗粒组分的动员、细胞存活时间的延长以及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的产生,最终导致血管内皮受损。这揭示了SSc发生的内在机制之一。

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57例满足2013年ACR/EULAR系统性硬化症分类标准的SSc患者,同时纳入53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人和6例满足1982年ACR分类标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作为对照。在单个时间点采集患者和对照组人群的血液,通过研究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微粒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观察SSc患者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考察中性粒细胞在SSc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SSc患者血小板释放的微粒比健康人或SLE患者更可能表达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进一步研究显示,SSc患者血中的微粒能够促使健康中性粒细胞重新分配细胞内颗粒组分,诱导中性粒细胞自噬,并通过HMGB1产生NETs。将SSc患者的微粒加入到从健康人血中提取的中性粒细胞也观察到了这种现象。健康人的微粒只能轻微地引起中性粒细胞自噬,却不能引起NETs的产生。SSc患者的血液中观察到了中性粒细胞活化和自噬的现象及NETs的产生,而健康人血液中没有观察到。研究人员将SSc患者的微粒注射到NSG小鼠体内后发现,NSG小鼠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也被激活,出现自噬现象,使得细胞存活时间更长,而且这一作用是依赖于HMGB1的。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被注射SSc患者微粒的NSG小鼠出现了内皮细胞的损害,这也是SSc的一个重要特点。同样,注射健康人的微粒并没有出现上述现象。

上述研究表明,与活化血小板释放微粒相关的信号在SSc的发生中发挥直接和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对我们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和研发新的治疗药物具有指导意义。血小板来源的微粒相关HMGB1可能是该病的潜在指示物和新的治疗靶点。(作者:马雷雷)

参考文献: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8;10: eaao3089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