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8年10月号
医学进展

DNA甲基化影响多发性硬化风险

作者:白蕊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多发于20岁~40岁中青年人群的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炎症,以自身免疫性脱髓鞘为特征,病人神经功能受损,因为累及神经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症状,如肢体无力、感觉异常、视力障碍、走路不稳、眩晕、眼球运动障碍、发音障碍等。为什么有些人容易患上多发性硬化?尽管确切病因目前仍无法断定,但遗传是其中的因素之一。早在40多年前就第一次发现了这种疾病的遗传风险因素: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位点的变异,它是主要的多发性硬化风险基因。HLA基因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它编码的分子参与主要的免疫功能。那么,HLA是怎样影响多发性硬化发病风险的呢?

最近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证实,HLA外显子区域的表观遗传学修饰(不同程度的甲基化)是多发性硬化症发病风险增加的原因,而且更有趣的是,该研究第一次发现了可避免多发性硬化的保护性基因变异。

这项由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Lara Kular等开展的研究比较了17.3万例健康对照者和1.4万例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发现HLA外显子区域低甲基化会带来HLA基因表达增加,从而增加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风险。沿着这条线索继续探究,研究人员又发现了一个保护性变异:HLA外显子区域高甲基化能降低这种疾病发生的可能。

这项研究展示了多发性硬化易感性的分子机制,如果能针对这种甲基化介导的主要风险基因的调节研发出治疗策略,将为这种目前尚无法治愈的疾病提供新的选择。(作者:白蕊)

参考文献:Nat Commun. 2018 Jun 19;9(1):2397. doi: 10.1038/s41467-018-04732-5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