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日记
2020年08月号

五个急救案例,让警钟长鸣!

作者:纳洛酮 河南省驻马店市某医院急诊科

那些比电视剧都令人瞠目结舌的急救遭遇,就这样活生生的呈现在120急救队员面前。以下五个真实案例,只不过急救浪花中的几朵。急救工作每天都在进行,急救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短板,随时都有可能暴露在外,被群众雪亮的眼睛捕捉到。闻者足戒,警钟长鸣!

120院前急救工作具有鲜明的工作特点,救护车在外孤立无援,且救治行为暴露在公众的监督之下,不比院内救治环境和医疗卫生资源有优势,工作中稍有不慎,就会使急救工作陷入被动,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下面,是几个真实的临床急救案例。

一、一场抢救引发的医疗官司

这是“医法汇”上的一个真实案例。患者刘某(女,71岁)因出现胸闷、气短不适症状,由家属拨打120急救电话。急救中心于当日凌晨1时4分55秒接到电话,医护人员乘用120急救车于1时12分到达患者刘某住所。急救中心院前出诊初步诊断:呕吐待查。患者刘某于1时19分被就近转送至XX人民医院急诊治疗。因病人病情严重,于2时55分死亡。事后XX市急救中心因医生在当日出诊中没有按单位要求着工作装及按时补充药品,严重违反了《XX市急救中心分站管理条例》,给予其通报批评并罚款。

患者死亡,家属诉诸法院。法院综合种种因素,最终确定急救中心承担20%责任,人民医院承担80%责任。

此案例,虽然患者因为病情危重而死亡,但急救医生急救工作中的缺陷:未按单位要求着工作装及按时补充药品,是急救工作中的低级错误,被家属抓住把柄不放,最终医院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急救工作不是儿戏,一定要着装规范,备齐急救用物,确保急救之需。

二、交接失误,诱发医患纠纷

某120急救站,出车护士接班时来得晚了点,上一班的护士急着下班,看到迟到的接班护士,两个人打了个招呼,就匆匆下班回家了。

接班护士并未做交接,刚换上急救服没多久,出车指令就下达了,救护车很快出车,呼救现场是在一处城中村的建筑工地,里面路况很复杂,曲曲弯弯,救护车也进不去,医护人员拎着急救箱、推着担架车进入呼救现场。

受伤人员属于坠落伤,伤情复杂,属于复合伤,除了颅脑损伤,下肢还疑似骨折,需要现场进行骨折夹板固定。

可是,没带夹板。出车的医生明知道车上备用的夹板被上一个外伤伤员急救时用了,但护士接班时没细查,现在的救护车上没有提前配备夹板。

怎么办?现场有木板,医护人员将就着给伤处打了夹板固定。

后来,患者家属因为院前急救的费用产生了纠纷,继而投诉到120急救指挥中心和医院,说用的是烂木板,不该收骨折夹板固定费。

如果救护车上医护们交接班严谨,夹板等院前急救用品齐全,就会少一些纠纷与争议。

三、救护车被扣、医护挨打的教训

救护车的氧气等物品属于急救物品,需要做到“五定”管理,以有备无患。

这天,是出车师傅老张的班。老张很勤快,一接班就开始整理车内外的卫生。看到小氧气瓶在车厢里放着,他专门把它放到前面的壁柜里,省得它在车厢里碍事。

将近十点多的时候,突然接到一个出车任务:关王庙北,冠心病!

值班医护人员立即出车,救护车很快到达呼救现场。这是一个郊区的农家院,心脏病突发的老太太突然胸闷、紫绀、人事不省,家属惊慌失措地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患者家属人不少,七手八脚、不容分说就把人往车上抬,急着上医院。

此时,第一要务就是给病人供氧,可是,出车的急救护士寻遍整个车厢,也没找到氧气瓶,自己早上接班时,明明有的啊,却怎么都找不到,急出一头汗!

怎么办?车上还有一套备用的吸氧装置,是供长途转运患者时,临时充氧备用的,情急之下,急救医生拉起悬挂在车厢里的备用吸氧管就往病人鼻子里塞,可是,这个氧气瓶是空的,湿化瓶里不冒泡!

患者的家属一直照顾有病的老太太,早已久病成医,他一眼就看出了氧气管里没氧,此时,医护人员还在忙着给患者胸外心脏按压,眼见着老太太人已经不行了,患者人高马大的儿子一把打掉医生的眼镜,抓住她的领口,把值班女医生拎得双脚几乎离地。

最终,救护车被扣押,一场医患纠纷爆发,结局是医院不得不赔钱。

备注:“五定”:定品种、定数量、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时消毒灭菌等管理。

四、出车医生坐到副驾驶,被投诉

这是医生老王的班。也许是院前急救工作干得多了,老王渐渐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和工作标准。

这天,接诊的是一个70多岁的老年病患者,把患者搀扶到救护车里后,给护士交代两句。看护士给患者吸上了氧,感觉病人情况也不严重,老王就拉开副驾驶门,一屁股坐在了副驾驶座上,留下急救护士一人在后车厢里陪护患者。由于是在市区内的120急救工作,救护车很快就把患者接到了医院。可是,后来,这个较真的患者及家属却把医生投诉到了医务科。

患者认为:医生出120不管病人,什么都没干,就给吸个氧,自己坐到前面驾驶室里算什么院前急救?就知道收病人的钱。

五、120出车路遇“截车”伤员,耽误了本班真正的呼救伤员

120急救工作有着巨大的变数。

这天夜里23点多,某急救站接到一个出车指令:前进路与开元路交叉口往北前进路路东1000米,外伤!

救护车接到出车指令随即出车,救护车到达两条路交叉口往北不远处,看到一辆电动车倒在路边,一人歪倒在地,一个人挥手向救护车招手示意停车,是外伤患者。急救队员没有多想,就把伤者接回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可谁知,过了将近40分钟,120急救指挥中心突然打来电话,说刚才报120的伤者在路边等了好久,也不见救护车的影子,怎么回事?

不是接回来了吗?一问刚才的伤者,他们并没有打120,就是受伤后看到有救护车过来,就招手上医院了。

接错了!接诊的是路边突发的车祸伤,忽略了真正报120的呼救者。

意不意外?

这些比电视剧都令人瞠目结舌的急救遭遇,就这样活生生的呈现在120急救队员面前。以上五个真实案例,只不过急救浪花中的几朵。急救工作每天都在进行,急救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短板,随时都有可能暴露在外,被群众雪亮的眼睛捕捉到。闻者足戒,警钟长鸣!

(作者:纳洛酮 河南省驻马店市某医院急诊科)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