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 -19)正在全球大流行,疫情波及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各国政府已经无法将Covid-19导致的死亡人数和其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维持尽可能低的死亡率对公众来说至关重要。同时各国政府必须采取措施以改善不可避免的经济衰退。
中国应对Covid-19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取得的成效表明,限制城市内和城市间的人口流动、自我隔离、保持社交距离和隔离感染人群等可以有效控制疫情。对许多国家来说,中国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的做法令人鼓舞。然而,其他国家要想像中国一样采取严厉的措施面临重重困难。2002年~2003年间曾受到SARS影响的新加坡和香港,在Covid-19疫情刚刚出现时也有病例报道,但是在政府及早采取的防疫措施以及民众保持社交距离的配合下,疫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疫情扩散和传播的影响因素
一种流行病的发展是由一系列关键因素决定的。
基本传染数(R0),定义为人群整体易感并且未采取有效遏制措施的情况下,一个有传染性的已感染者平均可以直接传染多少人,它决定了感染传播速度和可能被感染的总人数。R0大于1,是流行病持续流行的条件。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得出在没有缓解措施的情况下可能被感染的比例。“1-1/R0”这个公式,可以大致代表不采取控制措施的情况下被感染的可能性。Covid-19在我国早期流行阶段的R0为2.5左右,60%的人口可能会有感染风险。而一些有效的措施,如我国采取的措施,极大程度上控制了病毒的传播和扩散。随着疫情的发展,由于易感人群越来越少或有效缓解措施的实施,有效传染数(R)不断下降,直到疫情达到高峰时,其值降至1以下,然后逐渐衰减。
疫情的早期传播速度、倍增时间或人际传播间隔时间(已感染者将病毒传给其他人的平均时间)以及疫情可能持续的时间,主要取决于一个人从感染到传染给他人的时间长度(serial interval),以及传染性的平均持续时间。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这两个时间在大多数感染者中均较短,出现传染性只需要一天左右,并且几天后就达到传染性高峰。相比之下,Covid-19的人际传染间隔时间约为4.4天~7.5天,与SARS较为相似。
关于Covid-19疫情,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应该是该病的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CFR);病死率的计算需要知道准确的确诊患者数据。但是由于缺乏大规模的血清抗体诊断作为依据,无法准确计算出总感染患者数。
Covid-19患者可能在出现症状前便已具有传染性。作为参考,已有研究证实甲型流感的患者在出现症状前1天~2天便具有传染性,而SARS几乎不存在潜伏期传染性。对于SARS来说,传染性高峰发生在首次症状出现后的许多天,所以针对SARS患者采取隔离措施可以有效减轻疫情的发展,而Covid-19疫情的传染方式与甲型流感类似,所以发病后再进行隔离的措施会失败。
这次的Covid-19疫情存在大量无症状感染者。中国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出: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 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 5 天内传染性较强。
关于Covid-19疫情,还需要确认的是感染者发病后的具有传染威胁的持续时间。甲型流感的感染期通常较短,但根据少数可用的临床病毒学研究,Covid-19的感染期似乎较长,潜伏期过后可能持续10天或更长时间。
Covid-19疫情的控制措施及可行性
流行病学家面临的挑战是为决策者提供更好的建议,更好地减缓疫情,例如降低病毒感染率、病死率,避免因为疫情造成公共医疗系统崩溃,保持经济维持在可控范围,并在疫苗、抗病毒药物研发并大规模生产之前尽量降低感染规模。根据我国的经验,Covid-19疫情防制措施诸如自我隔离和强制隔离均不可避免地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短期内不会出现针对Covid- 19的疫苗或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疫苗开发正在进行中,但关键问题在于在哪里进行三期临床试验,谁来大规模生产疫苗。另外,疫苗的规模化生产需要一个或多个大型疫苗生产商和生物技术公司密切配合,这个过程可能需要12~18个月。全球目前有多种疫苗已经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然而疫苗的效力和规模化生产都将会考验其抗击疫情的前景。
因此,目前仅剩的缓解措施是自愿和强制隔离,停止大规模集会,关闭已被确认感染的教育机构或工作场所,并对家庭、城镇和城市进行封锁。保持社交距离也可以有效降低R值。
关闭学校可有效降低学生间的传播,避免大规模人群聚集可减少超级传播事件,而且,需要更大范围地保持社交距离。这些措施可防止有症状和无症状病例的传播,从而使疫情趋于平缓,并延迟高峰期;同时也保证了医疗系统的正常运转,为疫苗研发和治疗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时间。传播减少得越多,流行曲线就越长,越平坦,但在取消干预措施以减轻经济影响的情况下,疫情有反复的风险。
个人主动采取防疫措施对于遏制Covid-19疫情的传播至关重要,在西方国家,最重要的是个人采取的防疫措施,而不是政府采取的行动。出现症状后及时隔离,除非症状严重,否则最好寻求远程医疗服务,主动隔离是关键。政府应采取措施禁止大规模集会,提供远程诊疗服务,并集中治疗重症患者。
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指出了当务之急,缩短从症状发作到隔离的时间至关重要,因为这将减少传播并可能减缓疾病流行。但是,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家庭内部传播,并为居家隔离者提供诊治,以及弥补因没有工作而造成的经济损失。Covid-19疫情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十分庞大,由于存在无症状感染者和潜伏期传染,所以需要投入更多的医疗资源。
追踪密切接触者在早期控制疫情传播的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模型分析表明,R0值为2.5,必须成功追踪大约70%的接触者,以控制早期传播。在疫情暴发的早期阶段,追踪密切接触者可能是一种成功的策略,但是要及时追踪平均每一个确诊患者所带来的36位密切接触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超级传播事件的发生会使得密切追踪系统难以承受,因此大规模的隔离是非常有必要的。
来自中国、韩国、意大利和伊朗等国的数据表明,CFR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急剧增加,而在Covid-19且有合并症的患者中CFR更高。对这类群体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可能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最有效的方法。在2014年~2016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暴发期间,由于医疗保健系统饱和、医护人员死亡,死亡人数激增,这一教训告诉我们,需加强对基础卫生保健设施的建设和保护医务人员免受感染。
个人的防疫行动,与政府行动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政府告知公众如何最好地避免感染至关重要,应对经济衰退的努力同样如此。
(编译:贾盛崧)
参考文献: Lancet 2020;395:93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