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与健康
2020年12月号
医学与社会

决定后代及当今寿命的因素父母、兄弟姐妹、夫妻

作者:生命新知

研究首次提出了夫妻之间寿命相当的关系。与非夫妻相比,夫妻之间的DNA端粒长度显著相关,他们的寿命趋近于相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夫妻之间的DNA端粒会更加相似。

后代的寿命除了受父亲的年龄影响之外(见本期20页),还受到其他什么因素影响呢?发表于《欧洲人类遗传学杂志》的一项大型荟萃分析研究深入讨论了这个问题。

提到子女寿命,我们可能要问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遗传因素对后代的寿命(DNA端粒长短)决定性有多大?

第二,男女之间有差异吗?

第三,父母的年龄是如何影响后代的?父亲和母亲分别产生什么影响?

第四,兄弟姐妹之间会有影响吗?

第五,夫妻之间会有影响吗?

带着这几个问题,我们一起从研究中寻找答案。

首先,回答第一个关键的问题,遗传因素在决定DNA端粒长短方面到底起到多大作用。这项荟萃分析涵盖了六个队列研究,共19 713人(7岁~99岁),包括父母和子女。结果发现,遗传因素在决定DNA端粒长短方面起到70%的作用。也就是说后天环境(比如生活方式)的影响可能只占30%左右。

第二,男女之间的差异。女性的DNA端粒显著长于男性,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要长大约2岁~4岁。

第三,父母的影响。父亲是如何影响后代的呢?研究表明,父亲本身携带的DNA端粒的长短决定着后代DNA端粒的长短,不管是女儿还是儿子。也就是说,父亲的遗传因素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因素,从统计学上来看,它是一个显著性差异的因素(P=5.66×10-4)。父亲的年龄和子代的DNA端粒长度呈正相关,也是显著性差异(P=7.01×10-5)。

同样,母亲本身DNA端粒的长短也显著影响后代DNA端粒的长短。也就是说,母亲本身有长寿的基因,携带更长的DNA端粒,她的女儿或儿子也会有更长的DNA端粒(P=5.01×10-5)。但是,母亲的DNA端粒是随着年龄增长不断缩短的,包括生殖细胞(卵子)、外周血细胞和组织细胞中的DNA端粒都在缩短。而且,母亲的年龄和后代DNA端粒呈负相关,有显著性差异(P=0.012)。与父亲相比,母亲DNA端粒的长短对后代起更大的决定作用(P=0.007)。

总体上说,父亲和母亲都影响了自己子女的DNA端粒长短,母亲实际上的影响更加明显,但是父亲的年龄影响非常明显。

第四,兄弟姐妹之间的影响。对于同卵双胞胎,他们携带同样的遗传密码,后天环境对其影响较小。而对于异卵双胞胎,他们和非双胞胎的兄弟姐妹是相似的。和同卵双胞胎相比,异卵双胞胎有显著性差异(P=2.82×10-24),也就是说同卵双胞胎的DNA端粒长度非常接近,而异卵双胞胎之间是有差异的,就像兄弟姐妹一样。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遗传因素在决定后代寿命方面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第五,夫妻之间的影响。研究发现夫妻之间的DNA端粒长短有显著的相关性。也就是说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DNA端粒长短实际上是互相靠近的。平均年龄小于55岁的年轻夫妻的相关性是0.20(相比于非夫妻),P=3.24×10-10。平均年龄大于55岁的老年夫妻的相关性更强(0.31),P=4.27×10-23。这就说明越老的夫妻,他们的DNA端粒长度越接近,寿命越匹配。这可能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相关。

从整体上看,夫妻年龄对后代的影响:母亲的年龄大,伴随后代DNA端粒缩短,当调整父亲年龄以后,即父亲的年龄也大,相匹配后他们对后代的影响就抵消了。简单点说,就是随着父亲的年龄增大,他精子的DNA端粒延长,而随着母亲的岁数增大,她卵子的DNA缩短,当他们结合在一起时,DNA端粒损失就被抵消掉,所以他们之间就没有显著性差异了。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如果是姐弟恋(即母亲年龄较大),那么对他们后代的DNA端粒理论上是有负面影响的。当然,这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该研究揭示了父母对后代寿命的影响,回答了我们刚开始提出的一些问题。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也很有意思的研究,不过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这些队列研究只是发现了相关现象,并不是因果关系。所以我们解读这些数据的时候,要跟真实世界结合在一起。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研究来证明这些理论和假说。

参考文献:Europe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13;21:1163-1168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