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7年12月号
医学进展

人肠道细菌移植改变小鼠行为

作者:马驰

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的Giada De Palma等人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粪便微生物群移植到受体小鼠中可改变受体小鼠的肠道功能和行为。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肠道功能改变为特征的常见疾病,常伴有焦虑症状。肠道微生物群在宿主形成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能够通过调节肠道运动、肠道屏障稳态以及宿主能量代谢来影响宿主生理。虽然IBS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已被证实,但其与IBS临床表现的相关性仍然未知。

为了评估IBS的肠道细菌对肠道功能是否产生了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健康对照组(n=5)及伴有/不伴有焦虑症状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 patients with diarrhea,IBS-D)患者(n=8)的粪便微生物群定植于无菌NIH Swiss小鼠体内(n=141)。随机选择不同性别小鼠进行细菌定植,每组性别比例均衡。除了行为和胃肠动力学检查外,研究人员在大多数评估时不知道分组情况。三周后,研究者检查了定植对小鼠肠蠕动、肠道通透性、免疫活化和行为的影响,并描绘了小鼠的微生物群和代谢谱的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接受IBS-D患者粪便微生物群的小鼠与接受健康对照者粪便微生物群的小鼠拥有分类学上相似的微生物组成。然而,IBS-D小鼠显示出不同的血清代谢特征。相比于接受健康对照者粪便微生物群的小鼠,接受IBS-D患者粪便的小鼠表现出更快的胃肠通过、肠屏障功能障碍、固有免疫激活及焦虑样行为。这些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可能会影响IBS-D患者的肠道变现和行为表现,并提示了微生物导向治疗对于IBS-D患者的潜在价值。(作者:马驰)

参考文献: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7;9:eaaf6397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