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胸痛怀疑为心肌梗死是去急诊的首要原因。除了心电图和临床症状以外,连续检测心脏肌钙蛋白水平是排除或诊断心肌梗死的关键。随着高敏肌钙蛋白检测技术的发展,快速分类算法已经被创造出来并被安全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然而,临床上还存在一定争议。
首先,对于急诊患者,高敏肌钙蛋白检测很难鉴别出急性心肌梗死和其他原因导致的心肌损伤之间的差异。其次,虽然就诊后立即抽血送检第一份肌钙蛋白已经被广泛接受,但是何时送检第二份血样还存在争议,比如:推荐为1h 至6h 之间。第三,无心肌梗死但高敏肌钙蛋白水平持续升高的患者,其长期预后尚不清楚。
德国汉堡大学心脏中心的Neumann JT博士等分析了15项急诊怀疑急性心肌梗死的国际队列研究数据,试图开发出一套能将急诊时高敏肌钙蛋白水平、连续采样期间高敏肌钙蛋白水平动态变化以及采样间隔时间结合起来的工具,以提供一种灵活的方法来确定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和患者的30天临床预后。
研究者利用就诊时以及早期或后期的连续血样标本来测定高敏肌钙蛋白 I 或高敏肌钙蛋白 T 的水平,并采用开发-验证设计方法来评价多个高敏肌钙蛋白值组合的诊断和预测价值。根据这些数据,研究者开发出一套风险-评估工具,以评估心肌梗死的风险以及随后30天心肌梗死发生或死亡的风险。
结果显示,共2.3万例患者纳入分析(开发数据集9604例,验证数据集1.3万例),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15.3%。患者就诊时高敏肌钙蛋白水平较低、连续采样的高敏肌钙蛋白水平绝对变化值较小,则心肌梗死的可能性较小,短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也较小。比如,高敏肌钙蛋白 I水平低于6ng/L、45分钟~120分钟后其绝对变化<4ng/L,诊断心肌梗死的阴性预测值为99.5%,随后30天内心肌梗死或死亡的风险为0.2%;56.5%的患者为低风险患者。这些结果在外部验证数据集中得到了确认。
该研究认为,这套整合了高敏肌钙蛋白 I 或T 、其在连续血样中的动态变化以及采样间隔时间的急诊室风险-评估工具,能有效判断心肌梗死的可能及30天临床预后。(编译:王敏骏)
参考文献: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9;380:2529-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