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8年12月号

肩痛多是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手术并非明智选择

作者:白蕊

有肩痛问题的人群中,44%~70%最后会被诊断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这种综合征最典型的症状是:抬起胳膊时会感到肩部疼痛。

顺着肩部用手去触摸,那个坚硬的突起、占领着肩部最高点的就是肩峰。在肩峰之下,有一个窄小的间隙——肩峰下间隙,里面容纳着肩部旋转肌群的肌腱,在肌腱与肩峰之间,有一个滑囊来阻隔这两者,避免它们直接撞击。每当你举手过头,肩部的旋转肌群就会在这个狭小的间隙里滑动,而一旦这样的活动太频繁,就会增加肩峰下撞击的发生风险,这也是游泳、羽毛球、网球爱好者比较容易发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原因。当然,其他任何导致肩峰下间隙变窄的原因都会带来这种综合征,比如滑囊炎、骨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生活中的姿势如果不当,也会导致这种综合征,比如圆肩驼背。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治疗有物理治疗、锻炼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或者肩峰下间隙注射激素治疗,同时纠正姿势。如果这些治疗用了数月还不见效,或者收效不大,患者就会被建议进行手术治疗,首选肩峰下减压术——清除肩峰下滑囊、切除喙肩韧带(它构成了肩峰下间隙的上部)、清理骨赘、肩峰切磨塑形,通过除去这些软组织和骨赘,来达到增加肩峰下间隙的目的,避免撞击的再次发生。

然而,最近连续2项随机对照研究都对手术治疗的效果提出了质疑,直指减压手术对于部分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而言是不明智的治疗选择。
一项是CSAW研究(Can Shoulder Arthroscopy Work? -肩关节镜有用吗?),这项研究在英国32家医院开展,313名肩峰下疼痛3个月以上、肩袖肌腱完好的患者,在经过锻炼、激素注射这些非手术治疗但未取得效果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关节镜肩峰下减压术、仅行关节镜检查、或者无任何干预组。2018年2月,CSAW工作组的David J Beard教授(任职于英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R)等在《柳叶刀》杂志上发布了研究结果:术后6个月,无论是关节镜肩峰下减压术组还是关节镜检查组,都比无任何干预组在肩部疼痛和功能上略有改善,但减压术组和仅关节镜组的改善相当,前者并不优于后者,对减压术的价值提出了质疑。

另一项研究是FIMPACT研究(Finnish Shoulder Impingement Arthroscopy Controlled Trial-芬兰肩峰下撞击关节镜对照试验)。这项研究在芬兰3家公立医院的骨科进行,139名肩峰下疼痛3个月以上、对非手术治疗没反应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肩峰下减压手术或者只是接受关节镜检查。在术后24个月时,用视觉模拟量表来评估肩痛,范围0~100,0代表不痛。2018年6月,赫尔辛基大学医院的Mika Paavola等代表FIMPACT研究组在《英国医学杂志》公布的结果显示:24个月后,减压术组和关节镜组的肩痛改善相似,而且在不良事件上也没有区别。再次表明:对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而言,减压术并不比仅行关节镜检查的效果更好。

随着关节镜的问世和普及,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到现在,关节镜肩峰下减压手术开展得越来越多,已经增长了数倍。而最近的CSAW研究和FIMPACT研究提供的高等级证据表明,这种利用关节镜技术切除软组织及部分骨质的手术并不比单纯的关节镜检查效果好,对于肩袖肌腱完好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而言,减压手术并不是个明智的选择。(作者:白蕊)

参考文献: Lancet 2018;391:329-38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18;362:k2860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