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与健康
2022年03月号

感染后的进食困惑:吃还是不吃?

作者:生命新知

感染之后吃或不吃,关系病情的发展,甚至关系到存亡的问题。细菌感染后,不要吃甜的,不要过度的进食高能量的食物,可以少吃一些卤制品。病毒感染时,需要吃些甜的,吃一些高能量的食物。

染之后,吃还是不吃?

如果不幸感染了病毒或者细菌,那这个时候是该吃还是不该吃?

不论是感染病毒还是细菌,都会出现共同的病理状态,出现相似的病态行为(Sickness Behaviors),包含厌食、无力、睡眠异常、抑郁,对周边的事情不感兴趣,同时对自己的容貌也不在意了,此时出现了一种非常懒散的状态,特别是食欲已经完全消失了。

曾经有人认为,感染之后的病态是由精神不振引发的,后续研究发现,这种状态可能是对机体的一种保护作用。面对无力、食欲不振,我们通常就吃一些抗炎药,特别是在感冒的时候吃一些消炎镇痛药,能够把一些症状压制下来,包括发烧。症状被压制下来以后,可能会恢复食欲,此时患者的病情可能会有所好转,就摄入更多的食物。

常规的思维是,不论是在病毒还是细菌感染之后,我们需要摄入更多的能量,此时我们可以让机体调动起免疫力去抵抗感染。所以,无论感染病毒还是细菌,出现了发热、乏力,特别是出现了厌食的时候,家人都会以关心的态度,给我们做很多好吃的,让我们吃的更多。目的是想让病情能更好、更快地得到控制,让身体能更好地恢复,特别是有一种说法认为,多进食可以增加免疫力。

但是,今天给大家展示的数据需要我们警惕。对于有的感染,如果你多吃,非但不会减轻病情,可能还会加重病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对于另外一些感染,需要多摄入能量,这样可以减轻病情,保护组织和器官,因此需要多吃。

图1代表细菌感染后给予食物或生理盐水(PBS)的大鼠存活比例,试验大鼠被打入李斯特菌后,产生内毒素。最上面的曲线代表细菌感染后给大鼠注射PBS,120 h以后几乎90%的大鼠都是存活的。如果给大鼠喂食食物,食物量为大鼠一天所需能量的1/5,结果发现存活比例大幅降低了。

图2代表流感病毒感染后给予食物或PBS的大鼠存活比例,纵轴代表存活比例,横轴代表时间。流感病毒感染后,如果给予PBS,大鼠的存活比例大幅降低。如果给予1/5的食物量,存活比例达到了80%左右。

所以,这里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差别,当细菌感染以后,如果给它们喂食物,大鼠的死亡率大幅上升。如果是病毒感染,给它们喂食物,死亡率大幅降低了。

在细菌感染后,如果给予它们葡萄糖、橄榄油或奶酪,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如图3所示,如果给予葡萄糖,大鼠在48 h时百分之百死亡。如果给予奶酪或橄榄油,死亡率没有明显增加,如果给予食物(混合饲料),大鼠的死亡率在72 h时已经达到了90%。

所以,如果以葡萄糖为主要的能量摄入,大鼠百分之百会死亡。如果以食物(混合饲料)为主要能量来源,90%的大鼠在72 h死掉。如果以奶酪为食物,50%会死掉。如果以橄榄油为食物,在48 h仍然有80%的大鼠存活。

所以,葡萄糖致死率是最高的。如果在给予葡萄糖的同时,又给予脱氧葡萄糖(2-deoxy-D-glucose, 2DG),一种模拟葡萄糖,没有像葡萄糖那样释放能量的作用。

图4中三角形代表给予阻断葡萄糖代谢的阻抗剂2DG,可以看到百分之百的大鼠都存活下来了。在细菌感染之后,如果在大鼠腹腔内注射葡萄糖,可以看到在48 h时百分之百的大鼠都死掉了。这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启示呢?那就是当有细菌感染的时候,摄入能量,特别是以葡萄糖为主要成分的食物时,会加速动物死亡。

再看病毒感染(图5)。如果给予PBS,大鼠死亡率达到90%。如果给予葡萄糖,大鼠的死亡率在20 h时达到50%左右。如果给予食物(混合饲料),存活率可以达到80%。

在同样的大鼠模型下,如果阻断葡萄糖代谢,给予脱氧葡萄糖(2DG)来代替葡萄糖,到12 h时,百分之百的大鼠都死亡了(图6)。

从这个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什么启发?就是如果感染了病毒,一定要补充食物,补充能量,如果不补充能量,死亡率可以达到百分之百。

为什么进食会影响存活率或者病情的转归呢?

如果是细菌感染,多进食会导致体温下降减慢,病理表现为大脑神经受损,而且动物会出现痉挛和脚弓反张,对炎症和淋巴因子没有影响,包括TNF-α、白介素-6都没有明显的变化。

细菌感染可以增加大脑中的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 OS)。低糖情况下可以启动酮体代谢,抵抗OS的损伤。如果给予葡萄糖,就降低了酮体水平,此时细胞就很容易受到OS的损伤,大脑就出现了神经损伤。所以,在细菌感染的时候,不要进食葡萄糖或过高的能量,要通过饥饿疗法让酮酸水平提高来防止大脑的氧化破坏。

相反,病毒感染后会导致内质网(ER)的应激反应,内质网中蛋白质的折叠出现异常。限制葡萄糖的摄入,会启动CHOP信号通路,进一步加剧内质网应激,导致组织的功能失常以及动物死亡。所以,此时进食葡萄糖或者进食高能量的食物,可以抵抗内质网应激,让细胞的适应能力更强。如果限制葡萄糖摄入,内质网的应激就会加剧。如果摄入葡萄糖,就可以缓解内质网的应激反应,同时蛋白质折叠也会恢复正常。

因此,感染之后吃或不吃,关系病情的发展,甚至关系到存亡的问题。细菌感染后,不要吃甜的,不要过度的进食高能量的食物,可以少吃一些卤制品。病毒感染时,需要吃些甜的,吃一些高能量的食物。

这是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文章(图9),它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特别是在流感高发季节,以及面对新冠病毒大流行,如果我们的亲人或我们自己不幸感染了病毒,此时我们要多进食一些高能量的食物。

如果我们不幸感染了细菌,比如说大叶性肺炎,这个时候我们要少进食高能量的食物,控制能量,让酮酸的水平调动起来,来保护我们的神经系统。相反,病毒感染以后,我们要多吃一些高能量的食物,可以去保护内质网,让它不要出现过分应激反应,损伤我们的细胞,特别是神经系统的细胞。

参考文献:Wang A, Huen SC, Luan HH, et al. Opposing effects of fasting metabolism on tissue tolerance in bacterial and viral inflammation[J]. Cell,2016,166(6):1512-1525.e12.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