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21年03月号

中国学者发现放射性肠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作者:生命新知

放射性直肠病(radiation proctopathy, RP)是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性治疗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直肠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宫颈癌、睾丸癌和子宫癌的放疗。约75%接受放疗的患者出现急性RP症状(如腹泻和恶心),高达20%的患者出现慢性RP,约5%的患者出现长期症状,包括瘘管、尿失禁和直肠出血。辐射导致直肠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以及肠道微生物群失调。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C(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C, PDGF-C)可促进癌症和肾脏疾病的炎症、纤维化和血管生成。然而,PDGF-C是否在RP中起作用尚不清楚。

最近,中山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胃肠病学研究所的Lu Weisi 等研究发现,PDGF-C可介导RP小鼠模型和RP患者组织样本炎症和纤维化,可能是RP的潜在治疗靶点。

研究人员建立了辐射诱导的RP小鼠模型,将小鼠盆腔区域暴露于25Gy辐射中,同时用铅块遮蔽身体的其余部位,在照射后8周收集直肠组织进行免疫染色和测序分析。并对人CCD-18Co细胞(结肠肌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

结果发现,RP患者的组织样本和RP小鼠模型的直肠组织中,PDGF-C和纤维化标记物上调。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破坏PDGF-C信号传导后可有效改善RP症状。全基因组基因表达谱分析和体外实验表明,PDGF-C在RP发育中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激活PDGF受体(PDGF receptors, PDGFRs)和C-X-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4介导的,后者是由转录因子ETS变体转录因子1(ETS variant transcription factor 1, ETV1)调控的促炎趋化因子。用克拉尼布(crenolanib)——PDGFRs的一种选择性抑制剂治疗,可预防或减轻辐射后小鼠的RP。这些结果表明,PDGF-C可能是RP的一个潜在治疗靶点。

尽管PDGF-C信号在RP进展中的作用已经被证实,但由于研究的患者样本量小,今后还需要在临床试验中进一步研究PDGF-C信号抑制对RP的影响,以及PDGF-C介导的RP进展的更全面机制。总之,该研究表明PDGF-C通过ETV1-CXCR4轴在RP中起关键作用,干扰PDGFR信号或可预防或治疗RP。

参考文献:Lu Wei-Si, XieYun-Ling, Huang Bin-Jie, et al.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C signaling i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forradiation proctopathy[J].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2021,13:eabc2344.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