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尽管短期内效果显著,但约35%的受者在移植后10年失去了同种异体移植物,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几乎没有改变。这种晚期同种异体移植物的丢失常被归因于亚急性免疫损伤的累积。高达30%的活检在移植后的第一年显示亚临床排斥反应。表明虽然目前的免疫抑制减少了急性临床排斥反应,但并不总是能防止更微妙的免疫介导的损害。因此,在同种异体免疫排斥反应全面爆发和不可逆损伤开始之前,提前识别高危患者并提前治疗是很有意义的。
早期预测排斥反应和慢性移植物丢失的免疫生物标志物是早期治疗和改善长期预后的关键。最近,匹兹堡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的Aravind Cherukuri等前瞻性地检测了移植后3个月,过渡B细胞(transitional-1 B cells, T1B)产生的白介素10(IL-10)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的比值,作为临床和亚临床肾移植排斥反应及随后临床进程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
移植后3个月的T1B IL-10/TNFα比值可预测第一年的临床和亚临床排斥反应,而且该生物标志物还可预测随后的晚期排斥反应,平均提前期为8个月。在生物标志物高危患者中,60%的患者出现早期排斥反应,其中48%的患者在移植后第一年复发。在没有早期排斥反应的高危患者中,74%在第一年晚些时候发生排斥反应。相比之下,只有5%的低风险患者出现早期排斥反应,5%的患者出现晚期排斥反应。与低风险患者相比,生物标志物高危患者的肾功能逐渐恶化,5年移植存活率降低。体外用抗TNFα处理B细胞可增强IL-10/TNFα比值,抑制浆细胞分化。
总之,T1B IL-10/TNFα比值被证实是肾移植预后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可以预测随后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和移植物丢失。这种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监测活检、指导个性化免疫抑制以改善临床进程,并为提前TNF阻断干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Aravind Cherukuri, Alan D. Salama, Rajil Mehta, et al. Transitional B cell cytokines predict renal allograft outcomes[J].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2021,13:eabe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