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与健康
2021年04月号

你的运动量达标了吗?

作者:生命新知

运动既然是良药,我们就必须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剂量过低意味着无效,剂量过高则意味着有害。

2007年,美国运动与医学学会在提出了“运动是良药”的概念。也就是说运动有利于健康,有助于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因素。那么,是不是运动越多、越激烈、时间越长,就越健康呢?

这一期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运动对人体带来的收益与风险。

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的权威研究,规律运动带来的健康益处包括:降低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的风险;降低高血压、中风、骨质疏松、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肥胖的概率;降低13种癌症的风险;降低抑郁症、功能性健康问题出现的概率;以及减少跌倒风险、认知功能障碍等。

研究发现每日进行30-4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可降低40%的死亡风险。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降低死亡风险的比例显著增加。但是,当运动时长超过45分钟之后,其降低死亡风险的作用,就不再增强了。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也可降低30%的死亡风险。同样的,当运动时长超过110分钟之后,运动对于健康的作用就不再显著增加了。  

 运动的强度与降低死亡风险同样存在着相关性。我们通常用METs来评估运动强度的代谢当量。METs数值越大,代表运动强度越大。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人们心源性猝死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当运动强度达到12-12.9 METs时,风险降低最为显著。然而,当运动强度继续增大超过13METs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风险反而回升。 

那么生活中什么运动是最利于健康的呢?

这张列表里罗列了日常体力活动、各类运动的代谢当量。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得基础体力活动都是<7METs,要达到改善健康的目的必须要专门进行专门的运动或体力劳动。能最大程度改善心血管健康的运动包括中速慢跑、中高强度的划船机运动、中高强度的游泳等。

我们再以跑步为例,可以发现,周跑量在10-14.9英里,即16-24公里的跑者综合死亡率最低,周跑量超过20英里即32公里后,风险又开始逐渐提高。

对大多数人来说,为保障自身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需要每日进行适当的运动,并把剧烈运动的时间限制在每日30-50分钟。而对于马拉松爱好者而言,更需要循序渐进的科学训练方案、适宜的运动强度逐渐构建身体对于运动总负荷量的耐受,然后安全、健康的参与赛事。

运动既然是良药,我们就必须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剂量过低意味着无效,剂量过高则意味着有害。(作者:沈易弘)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