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项2010年高收入国家的小脑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发病率研究数据,每年在欧美约有35000例ICH患者发病。目前,还没有有关治疗ICH的随机对照试验。考虑到患者的脑干压迫和脑疝风险增加,自1984年起,外科手术清除血肿一直是首选的治疗方案,尤其是那些血肿较大和脑室受累的患者。然而,迄今为止,有关小脑脑出血后手术清除血肿与临床预后之间关系的研究只有一些小样本量的观察性研究。目前,包括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脑卒中协会指南的各项国际指南均推荐,对于直径大于3cm的ICH血肿进行手术清除,以改善预后。然而,支持这条推荐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不是非常充分。
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神经学系的Kuramatsu JB博士等荟萃分析了4个观察性ICH研究的个体受试者(美国和德国64家医院的6580例患者)的数据,以明确外科手术清除血肿对ICH患者预后的影响。主要终点是在3个月时的功能残疾,用mRS评分评估(1分代表无功能缺陷,6分死亡;0分~3分表明预后良好,4分~6分表明残疾严重)。次要终点为3个月及12个月的生存率。
结果显示,在578例ICH患者,按照倾向性评分进行匹配,152例接受血肿清除术,152例进行保守治疗。两组间的年龄、性别、既往抗凝治疗史、血肿体积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在校正后,在3个月时,与保守治疗组相比,外科清除组功能预后良好率并没有明显更高(30.9% vs 35.5%,校正后机率比-AOR=0.94,校正后风险差异-ARD:-3.7%);但在3个月和12个月时,外科组的生存率更高(3个月:78.3% vs 61.2%,AOR=1.25,ARD=18.5%;12个月:71.7% vs 57.2%,AOR=1.21,ARD=17.0%)。
当血肿体积小于12cm3时,手术组的功能预后良好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30.6% vs 62.3%,ARD=-34.7%),但当血肿体积大于15cm3时,手术组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74.5% vs 45.1%,ARD=28.2%)。
该研究认为,手术清除血肿不能显著改善ICH患者的功能预后。(编译:王敏骏)
参考文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19;322:1392-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