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杂志
2021年11月号
卷首语
心跳骤停的结局与悲伤
采编总监

自《生命新知》于2009年1月创刊,我每期都写卷首语。卷首语的思路来自于当期刊载的文章内容,以评论、启示、批判、预测为思路,洋洋洒洒,已经累计超过140篇,这项工作似乎已成为每月的常规。但是,2021年11月刊的卷首语很不寻常。

我像往常一样集中了医学进展的文章,作为选题,冥冥中,我选中了一篇有关心跳骤停及大脑神经损伤的综述,并提笔,从心跳骤停复苏后脑损伤的机理入手:循环停止导致的缺氧、循环恢复灌流后的损失及炎症、存活后伴大脑损害……,但是,有多少人根本没有机会到达这个阶段?

正当我带着疑惑,检索文献时,2021年11月21日凌晨的电话,让我绝望:我亲爱的父亲心跳骤停,发现时已进入昏迷状态,实施15分钟的心外按摩复苏抢救,心电图显示长长的直线,自主循环没有恢复。

带着悲伤,我思考着几个问题:每年有多少人会出现院外心跳骤停(OHCA)?能恢复自主循环(ROSC)的比例是多少?能活着到达医院的比例是多少?能活着出院的比例是多少?高质量心肺复苏抢救(CPR)的要点是什么?决定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经检索文献,残酷的事实让我无比震惊。

Yan等发表在《重症监护》(Critical Care)杂志上的荟萃文章,纳入了四大洲的460余万病人数据,其中亚洲数据显示:每年我国有55万人出现院外心跳骤停;经CPR能恢复自主循环的比例为22.1%;15.6%能活着送到医院;能活着出院的比例为4.5%。

美国心脏学会制定的CPR指南提到,高质量的CPR为100~120次/分钟的频率持续心外按摩,幅度要达到5公分。

Gu等在《军事医学研究杂志》(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荟萃了57个研究,涵盖2.9万心跳骤停的病人,发现心脏停跳后实施CPR的时间窗口尤为关键,5分钟之内实施CPR,成功率为35.3%,5~10分钟实施CPR的成功率降为13.6%,而10~15分钟及>15分钟后才实施CPR的成功率分别为5.8% 及1.1%。

因此,及时发现心跳骤停,高质量的CPR,是复苏抢救的关键。要珍惜5分钟的黄金窗口期。而现状是,院外心跳骤停的患者,能现场恢复自主循环(22.1%)、能心脏跳动着被送到医院(15.6%)、能活着出院(4.5%)的比例很低。没有发生脑神经损伤后遗症的比例更低。

然而,公众对CPR复苏的成功率存在严重的误判。英国《急症医学杂志》曾对500位公民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CPR的成功率超过75%,而他们对CPR的了解是通过电视节目。因此,现实与期望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即使心跳骤停发生在医院内,总体CPR成功率(存活出院)也仅为15%。当70岁以上老人及心跳骤停发生在晚上11点至早晨7点时,CPR成功率会进一步显著降低。

我父亲的意识丧失是母亲于凌晨3点发现的,母亲迅速找到身为“介入治疗专家”的邻居刘医生到场,刘医生对我父亲检查发现,生命体征已经消失,立即实施了CPR,但自主循环始终没有恢复,直到120急救人员到场,心电图显示为持续直线。尽管父亲接受了高质量的CPR,但他仍没有机会被送到医院接受后续抢救,更不可能成为那4.5%的幸运者。在此,失去后续机会的关键,是没有在5分钟内的黄金窗口期及时发现心跳骤停。或许,这是心跳骤停复苏失败率如此之高的关键原因,而及时发现心跳骤停及报警,是常规的感知无法实现的,需要科学技术手段。

对于4.5%的幸运者,预防及降低脑神经损伤、康复及功能恢复,成为他们的重点。请关注:心脏骤停后的脑损伤。

文章推荐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