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杂志
2015年01月号
卷首语
重塑传统医疗模式:探讨信息技术革命时代的医学突围之道
采编总监

新 中国成立之初, 100多万“赤脚医生”植根农村,成为农村基层医疗体系的保障;而国有企业的厂医,则承担着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职能。没有他们的初诊及转诊,病人是无 法被大医院接收的。这一低投入及低水准的分级医疗体制,基本实现了覆盖全民的免费医疗,成为中国特色的壮举。那时,没有看病难及看病贵的抱怨。

近三十年,我国医疗卫生建设将重心逐渐转移到发展城市大医院上,在新的基层医疗体系未建立及完善之前,赤脚医生及厂医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而消失。目前,我国54%的医疗资源分布在北上广,97%集中在省会城市,74%分布在东部地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问题随之产生——病 人扎堆大医院,造成“看病难”;长途跋涉及亲属陪伴,加剧了“看病贵”;医生无奈加号、无限延长门诊时间,疲惫不堪,致使医疗质量下降,加之媒体的误导, 以及医患沟通不畅,进而加深社会对医生的误解,矛盾愈演愈烈。在大医院随意地挂号就诊,看似公平及理所当然,但这一行为,事实上剥夺了确实需要就诊的病人 的机会及时间,浪费了医学专家的资源及智慧。我国看病难的顽疾,其实是无序的看病太容易所导致的。尽管病人资源世界第一,但医生随机接诊,疲于应对,很难 获得并记录有价值的病人数据,更无法实施随访,导致我国医学界对世界医学发展贡献有限,很难让国际同行听到中国的声音。

在 国际范围内,各国医疗体系都面临着有限的医疗资源和无限增长的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均致力于分级医疗体制,家庭医生及社区医疗成为第一道 “守门人”,但都面临着政府医疗费用支出上升过快、医疗服务质量下降、国民预期健康寿命提高过慢等难题,所有的医疗改革方案都遭到激烈的批判及抵抗。 Obama的医疗改革,甚至断送了美国民主党的中期选举,其本人的支持率也降到谷底。

我 国的医疗体制改革也一波三折,至今仍是怨声载道。参照西方社会资本主义的模式实施分级医疗保障的模式,需要漫长的时间及巨额的投入;采用发达国家门诊医生 采集病人数据的方式,几乎不可能。曾经有效的初诊及转诊的分级医疗体制被一夜间摧毁之后,重建面临着巨大挑战。我们可以投入巨资,在短时间内建大楼、购设 备及加床位,但社区医疗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吸引医生服务社区的机制有待完善,人们首选大医院就诊的习惯亟待转变。

在无力改变医疗体制的今天,我们应思考如何通过改变医疗模式,在医生主导下,实现局部的突破。

研 究显示:门诊病人多为慢性病及复诊病人,其中,四分之三的病人不需要到医院就诊,可以通过电话及网络咨询解决他们的需求。研究还显示,经过教育及培训,慢 性病人可以掌握自我健康管理技能,可以对自己的疾病实施科学准确的评估、监测、记录及管理。因此,利用信息革命技术,通过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生为主体的思 路,建立跨时空的疾病及健康管理平台,可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可以用中国的大数据在世界上发出中国医生的声音。

2014 年12月20日,200余位来自国内外的医学专家学者,围绕“传统医疗模式的突围需求及思路”、“如何重塑传统医疗模式,引领世界医学创新”、“健康的医 生、健康的民族、强大的国家”三个话题,展开头脑风暴,呼吁在现有的医疗体制下,通过重塑传统医疗模式,利用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引领医学革命。

引 领医学革命需要中国医生的主导,然而,现场调查得出了让人担忧的结果:超过70%的与会专家经常或有时感到身心疲惫,超过70%的专家不锻炼身体,超过 80%的专家处于亚健康状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每天锻炼20分钟、喝两杯咖啡、喝一杯红酒、吃500克蔬菜或水果、保持心情愉快,每一项习惯均可 让每天的生命延长30分钟~60分钟的“微生命”,可以让生命的时钟摆速减缓。而不良生活习惯则包括:吸烟、酗酒、久坐等,可加快生命时钟的摆速,损害我 们的健康,加速衰老。强大的国家需要健康的民族,而健康的民族需要健康的医生。因此,医生的健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盛不衰、国家的繁荣昌盛。为国家、为民 族,医生需多保重,从日常生活做起,珍惜每天的“微生命”。

请关注凝聚着200余位医学专家智慧及眼光的“重塑现有医疗模式”的话题及观点。

文章推荐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