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杂志
2014年09月号
卷首语
超越虚拟就医,辅助病人自我管理
采编总监

美国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MGH)建立于1811年,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三所医院之一,也是哈佛医学院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教学医院。《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将MGH评为2012~2013年度全美最优秀的医院。MGH又是医学科技创新及医疗服务模式创新的摇篮。在2014年4月召开的世界医学信息学大会上,MGH学者报告了“基于网络的虚拟就医”在慢性病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的研究,获得了同行及社会的好评。此举意味着“基于网络的虚拟就医”模式已经进入主流应用。

“虚拟就医”指的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使医患双方跨越时空地进行交流。虚拟就医的主要受益者,是那些需要长期进行疾病随访和健康管理的慢性病患者,他们可以在网站上提出自己的问题、汇报病情及治疗进展。医生在查阅患者的资料和问题后给予回复,对患者进行随访和管理。

研究显示,对于随访病人,基于非面对面同步性的医患交流,反而可以提高诊疗的质量。因为医生可以有时间来思考,而不是像面对面就诊那样,当场给出自己的建议或者结论。而大部分情况下,经过反思后的建议往往更加客观、科学和有效,因此医生对这个系统也感觉很好。通过虚拟就医的方式,可以减少低质量的就诊,让医生们把宝贵的时间用于满足更加有价值的就诊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收益。80%以上的患者对网络就医的客户端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只有不足5%的患者对此感觉不满意。

2013年2月份,MGH的虚拟就医次数为200次,至2013年5月时,则已经增加到600次;此后,数据稳步增加,2013年9月时超过了一千次,2014年3月时,达到了1600次。

在MGH,虚拟就医项目已经达成了临床诊治的诸多目标,成为面对面就诊模式的一个有效补充。医生每次用在虚拟就诊上的时间,仅为面对面诊疗时间的五分之一,但每次虚拟就医的收费则为门诊挂号费的三分之一。如此,医生同样时间里得到了更多的诊疗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合法收入。

由于我国的基层医疗服务覆盖率及医疗水平有待提高,分诊分级医疗制度并不完善,而病人又习惯于到高等级医疗机构就医,从而造成基层机构医疗资源的闲置;而高级医疗机构却不堪重负,医生门诊量过大,分配给每位病人的时间平均不超过五分钟。最后形成了目前的尴尬局面:病人抱怨看病难,医生抱怨超负荷工作。其实,大量复诊的病人只是简单的咨询及评估,占用了不必要的医疗资源。因此,将部分随访病人纳入虚拟就医系统或许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

MGH的医务主任Dixon博士指出,传统的面对面就医模式中,有五分之三的病例可以用虚拟就医的模式来替代。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抑郁症和关节炎等慢性病患者,虚拟就医的方式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少他们往返于医院、诊室之间的奔波,同时取得良好的疾病控制效果。

早在2006年,手牵手传媒即建立了医患互动的网络平台(www.91sqs.com),针对我国的医疗体制特点,大力促进医患通过网络虚拟互动。每个月均有1000余位风湿科医生为病人回答问题,累计回答问题数超过10万人次,解决了众多病人的疑问,减少了病人往返医院的奔波及候诊之苦。从这10万个医患互动问答中,我们同医生携手,精选了其中的500余问题及2000余答案,编撰了40万字的《风湿病问答集锦》一书。事实上,91sqs医患互动平台已经承担了MGH虚拟就医平台的功能。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及病人,但我国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极少。究其原因,病人在离开医院及门诊后,数据无法追踪,治疗效果无法评估。因此,我们将91sqs医患互动平台升级,从类风湿关节炎入手,打造出了全媒体的“风湿咨询中心”,超越虚拟的医患互动,开创医生指导下的病人自我管理体系。不但传授疾病知识及实施疾病咨询,还辅助病人掌握评估、记录及管理疾病的能力,让病人成为自己疾病的专家,从疾病的奴隶变为健康的主宰者。研究显示,经过培训,病人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自我评估结果,与医生的评估结果无显著差异。可以想像,每一个病人在离开门诊后,利用“风湿咨询中心”的移动平台(App),与经治医生保持网上联系及互动,在医生指导下实施自我病情评估(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指数DAS28及生活质量指数HAQ)记录用药信息输入实验室检查结果。众多病人的数据形成大数据库,医生可对用药方案有效性、病情转归、合并症、药物安全性、药物经济学开展科学评价,实现病人、医生、科研、社会的共赢局面。

请关注本期网络与医学:《虚拟就医:麻省总医院的探索与实践》


文章推荐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