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杂志
2022年03月号
卷首语
坏消息不断的三月
采编总监

进入三月,坏消息不断传来。接受猪心脏移植的病人,在顽强地与排异反应作斗争两个月后,因感染结束了生命;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大量生命丧失在战火中,影星出身的总统上演了战争大片;在我国的吉林、深圳、上海,变异新冠病毒Omicron局部散发,因传染力极强,在上海暴发进入指数曲线趋势。一直以精准防控而自豪,高效管理而著称的上海,以小区为防疫单位的措施失灵,但仍然不放弃最后的精准努力,不得不以黄浦江为屏障,将大上海划成东西两片,予以48小时间隔,梯度封控,先浦东,后浦西。至少,没有封城,仍算精准,如同医学上精准的将疾病分为传染病与非传染性疾病。另外,学者们猜测,浦东浦西互为对照,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真实世界研究,为人类战胜新冠病毒做贡献。

在我写这篇卷首语的时刻,上海的浦东已经封控,没有特别通行证,不能出家门。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居家隔离、办公或生活,正好休息一下,短期内似乎没有障碍。但是,对那些有慢性疾病,有急诊需求的病人,则可能成为灾难。

记住这个数字:全世界有22%的人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疾病;每年死于非传染性疾病的人数为4000万,其中早亡达到1400万人;2020年全世界因疫情死亡的人数创新高,仅美国就达到近百万,而因疫情导致的医疗体系瘫痪引起的次生灾难,造成的早亡人数超过此数字。

在上海,我们已经感知到了疫情次生灾难的苗头:透析病人因无法去医院,中断透析超过一周而病危;哮喘病人因急诊室拒收,贻误抢救时间而死亡;开颅术后康复病人因未及时吸痰,窒息死亡……

早在2021年1月,世界疫情仍然失控,我国疫情趋缓,仅局部散发,200余位中国顶级教授,在闻玉梅、赵国屏、陈香美、陈凯先院士的领衔下,开展了一场题为“疫情下的非传染性疾病”的头脑风暴,提出了新冠病毒在人类间传染会出现新变种,依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规律,传染力更强的变新冠病毒变异株大概率会导致多波大流行,而疫情导致的生活及工作的改变,以及医疗体系的承压将成为“新常态”。期待有效的疫苗及药物被发明的同时,要做好应对疫情摧毁医疗体系的准备,要防止次生灾害,特别是非新冠病毒病人群的正常医疗服务的延续。要学会与病毒共生存,这是一种无奈,共不共存,是病毒决定的,而不是人类,人类要学会接受。难以想象,人类细胞内的DNA,8%来自病毒,那是多么壮观的厮杀场面呀,人类接受了病毒在体内寄生,其实,那是共赢,否则,胎盘无法形成,人类的祖先会止步于如同恐龙的蛋生,而无胎生及哺乳动物的出现。

一年多后的今天,变异的Omicron终于在我国出现了,它横扫了全球之后,进一步变异,BA2的传染力更强,病例已在上海呈几何指数级上升,医疗系统已经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日常医疗活动近乎停滞,显然,我们低估了Omicron,高估了自己,没有准备好,如不快速纠正,公共卫生及常规医疗的灾难不可避免。也许,暴发已经降临申城,同时,在人口如此密集的超大城市,新冠病毒会得到更多跳跃的机会,依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规律,实现有意义的变异,成为新的超级病毒。申城的精英们试图与时间赛跑,依据科学规律及世界数据,探索一条封城与“躺平”之间,控制新冠病毒的可行道路,无论成败,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说封城是沿用19世纪的伦敦模式,“躺平”是倒逼预防疫苗和治疗药物的快速研发,上海的尝试才有可能建立真正的中国模式,虽有艰险和不测,但勇往直前已是胜者。

祝福上海,天佑中华。

文章推荐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