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杂志
2021年02月号
卷首语
疫情后的新常态
采编总监

一年来,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让全世界处于混乱状态。随着有效疫苗的出现,以及接种率的提高,多个重灾区的疫情逐渐得以控制,在学者和媒体讨论如何适应“疫情下的新常态”时,我们更应该着眼于未来,思考和布局“疫情后的新常态”。

什么是疫情后的新常态?首先,我们先看看疫情前的常态。人们认为传染病已经不是顽敌,埃博拉病毒病等烈性传染病也不过是与贫穷相伴的局部瘟疫;非传染性疾病是人类主要的敌人,它们和城市化及现代生活方式相伴。非传染性疾病多是慢性病,让人们有时间思考及准备,慢慢应对。而这种缓慢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也让各种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相处。尽管个别国家提出其本国优先论调和思维,但世界各国还是达成共识,共同应对地球的问题,如温室效应、大气污染、清洁能源、恐怖主义、慢性疾病等等,全球化、合作、发展经济成为主旋律。直到疫情突如其来,西方自由民主的低效松散,让疫情迅速蔓延,导致社会停摆、经济下滑,特别是医疗机构疲于应对新冠病毒患者、人满为患,其他疾病,特别是对慢性患者的医疗服务彻底中断。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自2020年4月起,美国每周因非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的人数直线上升,持续超过历年同期死亡率的最高值。在这种无奈的境况下,WHO提出了“疫情下的新常态”的理念。

许多国家因误判疫情、政府的低效、公众的无知,导致新冠病毒传播失控,而最容易掩盖愚蠢的举动,无疑是推卸责任。东方大国显而易见成了多国怪罪的靶子。疫情的突然降临,不亚于一场战争,而应对战争,则依靠强有力的政府、强大的军队、快速果断的调动资源,以及全民的拥戴及配合。东方大国正是在第一时间采取了古老的、强有力的措施,于短短的3个月内控制了疫情,经济、生活及社会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成为唯一GDP正增长的大国,危机神奇的转变为发展机会。不难理解,疫情后的新常态自然包括了抹黑我国,限制我国的发展,抑制我国的强大。这个新常态不但包括军事、外交、科技,不难预测,一定也包括医学。

医学的国际会议中断或改为线上,已经成为疫情期间的常态。目前西方的第三代(mRNA技术)及第四代疫苗(重组蛋白及融合蛋白技术)有效率可达到94%~95%,而第一代(灭活疫苗)及第二代疫苗(病毒载体DNA技术)的有效率为50%~80%。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在2021年下半年,大部分西方国家可达群体免疫的阈值,疫苗护照会成为国际交往的必要条件。因此,西方国家可以名正言顺地形成联盟,并假以国家利益、民主、人权等借口,把我国排除在他们的圈子之外,包括医学科学的国际交流、先进技术、知识产权及药品器械出口限制,排挤和打压很可能是“疫情后的新常态”。面对这个大概率发生事件,政府应做好政策调整准备,学界必须做好预案,应对“疫情后的新常态”。

“疫情后的新常态”当然还包括对慢性病患者的重新关怀。在疫情期间,借助互联网的、非面对面的医疗服务蓬勃兴起,这种新形式的医疗服务有望成为“疫情后的新常态”;如何维护健康,祛除风险因素,让亚健康人群不要进展到疾病阶段,根本解决之道是生活习惯的干预。生活习惯的干预包括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避免酗酒、不熬夜,更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健康饮食、锻炼身体、保持精神愉快、良好的社会交往。戒除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可让健康人群保持健康,将亚健康人群拉回健康。将维持健康,祛除风险因素视为国策并赋予行动,从“疾病治疗(sick care)”为主的被动医疗,向以维护健康为重点的“健康卫生(health care)”转型,这一医疗卫生的重点转移,应成为“疫情后的新常态”,是实现健康中国的必由之路。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公共卫生、生活环境及医疗条件得到大大改善,平均寿命显著提高,但高糖、高脂肪、深加工食品成为城市化的一部分。同时,快餐文化由西方传入,让城市化进程与慢性疾病高发相互纠缠。回归健康饮食的本质,是实现城市化后健康长寿的路径。

请关注“吃出健康与吃出风险”的新证据:西方饮食缺乏纤维,容易引发炎症。

文章推荐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