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政府在制定国家政策时,大多怀着良好的动机,针对当下的问题及时政,组织专家,调研讨论,形成文字报告及规划,供决策层定夺,有时辅以公示,听取公众意见。总之,政策制定的依据大多是调研结果及专家意见。调研可以明确现状、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及设定目标,但制定的政策是否奏效,投入的资金会不会打水漂,是无法预知的,缺乏科学的证据支持。在循证医学的证据链体系中,专家的个人意见属于最低等级的证据。而依据最低等级证据制定出来的政策,失败率是非常高的。近年来,政策制定者开始采用试点的方式,以期在推广新政前进行验证,但若不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试验结果是不可信的。
1996年,世界银行的美国专家,怀着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心愿,说服了世界银行的决策层及中国政府,启动了“中国西南减少贫困项目” (the Southwest China Poverty Reduction Project,SWP) ,总投入4.64亿美元,覆盖广西、贵州、云南的1800个自然村。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道路、通电、通自来水;社区服务:改善学校、村诊所、培训教师及医务人员;学龄儿童获得学费补贴;发放低息贷款,可用于改善农作物产量、植树及畜牧。项目投入持续了6年,然而在项目启动后5年及10年进行抽样,得出的调查结果令人失望:与没有参加项目的村庄相比,项目覆盖村庄的家庭收入、消费水平、生活满意度、教育改善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巨额投资打了水漂。
现实是残酷的,许多听上去动机美好、推断合理、设计完美、实施无暇的项目结果都令人极为失望。究其原因,是没有明确埋藏在问题下面的原因,更没有找到并且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专家们想当然地立项,成为裹挟政府及国际组织的“大忽悠”。近六十年来,尽管有16万亿美元的援助资金流向了发展中国家,但是极少有数据显示这些钱是否确实改善了受援助国的民生,其中到底有多少成为了“大忽悠”项目,也就不得而知了。
因此,政策制定者应该重新思考如何科学地制定政策,社会学家及经济学家应该思考如何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而不是权威的个人观点。循证医学依据证据的可靠性将研究方法进行了分级,通过随机对照研究(RCT)形成的证据偏差最小、证据等级最高,其次是队列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
1994年,为了获得政府政策支持,帮助墨西哥贫困家庭,墨西哥经济学家Santiago Levy的团队开展了一项RCT研究,调查与传统的食品、能源补贴相比,现金补贴方式是否更有效。三年后,现金补贴组看门诊的次数比对照组多了60%,这一组的生病儿童减少了23%,贫血儿童减少了18%。这项研究后来被称为“前瞻者”(Prospera),逐渐扩展到墨西哥所有的穷人,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证据,也激发拉丁美洲和非洲开展了类似项目。如今,有条件的现金援助计划成为全世界效果最好、评价最高的项目。
2008年,肯尼亚的一千多名面包车司机参加了RCT试验,研究者随机将一半司机的车厢内贴上“提示标签”,鼓励乘客发现司机鲁莽驾驶后直言不讳地批评投诉。从四大保险公司的统计资料来看,面包车内贴了标签后,重大交通事故的索赔案件下降了50%。政府获知研究结果后,随即给项目拨款,支持他们扩大试验。规模扩大后的研究发现,面包车内的“提示标签”使索赔案件下降了25%~33%。最终,政府将车内张贴“提示标签”推广到全肯尼亚。
或许是受到SWP的启发及刺激,2005年,世界银行设立了发展影响评价(Development Impact Evaluation)部门,对援助项目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2003年,以RCTs或其他方式正式评价过的援助项目不到20个,2014年增加到193个,其中绝大多数项目都分布在农业、卫生和教育行业。
反思我们的政策制定,大多缺少科学的验证过程及科学的证据,充斥着长官意识,专家观点代替了科学证据,草率地制定出“头痛医头”,甚至“头痛医脚”的政策,更不乏政策还没实施就在筹备庆功的现象存在。将不科学的政策加以推广,不仅仅是结果无法达到预期,还可能给社会及生态造成伤害。环顾我们的周围:药品零差价、低价药品中标、周末增加门诊、万众创业、P to P金融……是该停下来,冷静思考一下了。
请关注本期医学与社会——“社会学中的随机对照试验”。
2015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协会(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发布报告,把火腿、香肠等加工肉制品列为致癌物。
红肉是指未加工的哺乳类动物肌肉,例如,牛肉、猪肉、羊肉、马肉等,通常需要烹饪后才可以食用。加工肉制品则是指通过盐渍、烟熏、发酵等方式提升口味或延长保质期的肉类食品,常见的加工肉制品有热狗、汉堡、香肠、咸牛肉、肉干、肉罐头和肉酱等。红肉富含蛋白质和重要的微量元素如维生素B、铁(游离铁和血红素铁)、锌;蛋白质的分布则因动物的种类、年龄、肥瘦程度及部位不同而异。
国际癌症研究协会评估了超过800份学术文献,这些文献调查了十几种癌症与红肉或加工肉类的相关性,多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及高质量的基于人口的病例对照研究被纳入评估系统。流行病学证据表明,食用加工肉制品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对十项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每天每消费50g加工肉制品,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就会上升18%。基于人口的病例对照研究也表明,食用加工肉制品会增加胃癌风险。
此外,“有限证据”表明,食用红肉可能也有致癌作用,主要是会诱发结直肠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
基于以上原因,IARC将加工肉制品列为“1A级一类致癌物”,将红肉列为“2A级疑似致癌物”,一类致癌物代表与癌症有明确关联,2A组物质则意味着可能对人体有致癌性。
就个体消费而言,因平时食用加工类肉制品数量有限,患癌症的几率不大,但若食用太多,则风险上升。(作者:曹喜华)
参考文献:Lancet 2015;16:1599-1600
健康与气候变化委员会(Commission on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在《柳叶刀》杂志发表报告称,气候变化威胁着全球人类的健康。不过,如果采取措施减轻气候的威胁,就可能改善人们的健康。
该委员会是由多学科的科学家和卫生专业人员组成的国际组织,主要研究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极端事件的增加,如洪水、热浪、干旱和暴风雨。这些事件极大地影响了人类健康,增加患病风险,破坏粮食供应,破坏社会稳定,激化社会冲突。
该委员会提出了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支持的九点建议,以减少由气候变化导致的公共健康威胁,包括降低化石燃料的消耗。同时,委员会还提出建立一个新的、独立的全球联盟“2030倒计时:气候变化与健康行动”,强化“气候变化属于健康问题”意识,在实施政策时提供专业知识的建议,并每两年向联合国汇报监测和报告的进展情况。
此外,由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另一项报告 “热浪和健康:关于预警系统开发的指导意见”,为处理与热浪相关的健康风险以及促进世界发展和实施热浪早期预警系统提供了指导。该报告还对气象和气候模型进行了概述,这一模型可以预测能够影响人类健康的炎热天气的到来。报告称,在过去的50年里,全球的热昼、热夜、热浪发生得更加频繁。极端高温可引发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而直接导致死亡,而且极端高温导致的臭氧和其他空气污染物水平的提高也会加剧这些疾病的发生。根据这一报告,可以通过热浪早期预警系统来降低与高温相关的健康风险。(作者:龚银花)
参考文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15; 314:661
流行病学数据和数学模型显示,儿童是流感的主要传播者。儿童接种疫苗是阻断传播途径达到疾病控制的最有效的方法。
2012年,英国接种和免疫联合委员会推荐,所有2岁~16岁的儿童每年接种一次流感减毒活疫苗(live attenuated influenza vaccine,LAIV)。该疫苗通过经鼻途径接种,有研究证实,2岁~17岁的年轻人接种LAIV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LAIV的总体安全性与灭活流感疫苗相当。
LAIV中含有鸡蛋蛋白(如卵清蛋白),而目前已知对鸡蛋过敏的学龄前儿童的比例在2%~6%。接种和免疫联合委员会考虑将流感疫苗接种计划大规模推广至高风险和低风险儿童(如对鸡蛋过敏、既往有哮喘或喘鸣史的儿童),以增强他们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力,但相关人群的安全性数据尚不清楚。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儿科系的Paul J Turner博士等人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以评估LAIV在既往有鸡蛋过敏史儿童中的总体安全性。在这项开放标签的Ⅳ期研究中,共纳入779例合并鸡蛋过敏的儿童(2岁~18岁),其中270例儿童(34.7%)既往有鸡蛋过敏史,157例儿童(20.1%)曾出现过呼吸道和(或)心血管不适症状,445例儿童(57.1%)被医生诊断为哮喘或反复喘鸣。在接种后,受试者必须被观察至少30分钟,随后电话随访72小时,但如果有哮喘或反复喘鸣史,则需进一步随访4周。主要终点为有鸡蛋过敏的儿童在接种后2小时内出现1例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发现,未出现任何系统性过敏反应。9例受试者(1.2%)出现轻度不适症状,符合局部的IgE介导的过敏反应。221例受试者出现了与疫苗相关的延迟反应事件。62例受试者在接种后72小时内出现下呼吸道不适症状,其中29例为父母报告的喘鸣。没有受试者入院,且在接种后4周内,下呼吸道症状发生率未见升高。
该研究认为,对于有鸡蛋过敏的儿童,LAIV的总体耐受性良好,发生系统性过敏反应的风险低。(作者:王敏骏)
参考文献: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15; 351:h6291
2015年5月,巴西当地发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寨卡病毒最初在非洲和亚太地区发现,通过伊蚊传播,目前已确认寨卡病毒存在于巴西。拉丁美洲存在伊蚊,再加上气候适宜,因而引发了寨卡病毒在巴西的流行,目前估计感染了44万~130万人。病毒携带者将寨卡病毒带到了至少13个国家,易感的伊蚊则导致了寨卡病毒在当地的持续传播。巴西已经报道了小头畸形新生儿,并且在胎儿羊水中检测到寨卡病毒RNA。
为了确定寨卡病毒可能的国际传播路径,研究人员借鉴登革热的管理经验,建立了一个全球性的寨卡病毒传播模型。该模型集成了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全球生态位数据以及全世界的温度曲线。巴西机场50公里范围内是寨卡病毒传播的高危之地。研究人员利用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提供的全球飞行行程数据,绘制了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间从巴西的机场离开的国际游客的最终目的地的地图,利用网格化的全球人口数据集LandScan来估计地理上有可能传播寨卡病毒的人数。
统计显示,共有990万名游客从巴西机场到达世界各地,其中65%为美洲,27%为欧洲,5%为亚洲。去往美国(2767337人)、阿根廷(1314694人)、智利(614687人)、意大利(419955人)、葡萄牙(411407人)和法国(404525人)的旅行者最多。亚洲国家(84332人)中,去往中国和安哥拉的游客最多。此外,还有去往非洲(82838人)的游客。 阿根廷、意大利和美国有超过60%的人口居住于利于寨卡病毒季节性传播的区域,而墨西哥、哥伦比亚和美国分别有30.5、23.2和22.7百万人居住在利于寨卡病毒全年传播的区域。
从基孔肯雅病的经验来看,寨卡病毒可能会迅速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传播开来。目前尚没有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或抗病毒疗法,因而可能的干预措施为:个人防护(如驱蚊),白天避免蚊子咬伤(尤其是孕妇),通过日间远离病毒携带者来阻断寨卡病毒的人-蚊-人传播途径(80%的感染者是无症状的,其余合并有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病的临床症状),以及在社区中监蚊灭蚊。
2016年8月巴西将主办夏季奥运会,广迎四方游客,这个难得的契机让人们分外关注寨卡病毒也就不足为奇了。(作者:张莉)
参考文献:Lancet 2016;387:335-336
2012年,美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儿童超重,而其中有一半以上属于肥胖。
在大多数情况下,肥胖是由于能量不平衡导致的。食物为人体提供正常运作、日常活动及锻炼所需的能量。当人体摄入的能量高于消耗时,能量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下来。
一些健康状况可能导致肥胖的发生,不过在儿童肥胖患者中,这样的原因不足1%。一些类固醇和抗抑郁的药物也可能会导致肥胖。
肥胖可能会给儿童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如高血脂、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型糖尿病、关节痛、哮喘和脂肪肝等,这些疾病不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同时也会导致心理上的不自信等问题。另外,超过四分之三的肥胖儿童在成年后依然肥胖,因此儿童肥胖症也有远期的健康风险。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并加强体育锻炼。例如,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少吃乳酪;用低脂或无脂饮料以及水来代替全脂牛奶、苏打水或橘汁等饮料;限制薯片、饼干、冰激凌等脂肪和含糖量较高的食物;鼓励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去公园散步或者快走,参与集体运动,也可以做一些跳绳或爬楼梯等室内运动。
此外,家长应该减少孩子在屏幕面前的时间。有研究显示,美国孩子平均每天在屏幕前(看电视、看电影、打游戏、上网等)呆七小时以上,户外活动时间减少,零食摄入增加,屏幕上出现的不健康食品的广告也会影响他们对待饮食的态度。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孩子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应超过两小时。
研究人员建议,帮助孩子减肥不必急于求成,不要一次做太多的改变,尝试着每次做一两个小小的改变,等孩子养成新的习惯后再循序渐进,引导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功。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庆祝成功,一起面对失败,一直鼓励他们努力,为孩子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来帮助孩子改变。(作者:宫科学)
参考文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15;314: 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