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杂志
2013年09月号
卷首语
比黄金更贵的一封信
采编总监

    2013年4月,一个奖牌和一封信在美国被拍卖。奖牌是1962年颁发的诺贝尔奖奖章,而那封信,是奖章的获得者,克里克,在1953年写给12岁儿子的家书。

    奖牌的重量为178克,含金23克拉,是标准的诺贝尔奖章;那封信,共七页纸,是克里克在《自然》杂志发表著名的“双链DNA”这一文章前,徒手画的双螺旋草图,并告知儿子,他和沃森可能创造了重大科学发现。

    拍卖结果:含金的奖章,成交价为227万美元;而那封发黄的信,成交价则为600万美元。当几张纸同一块金子放到一起时,纸被以更高的价值认领。1953年的这封信,不算古董,更不是出自著名的艺术家,拍出600万美元的高价,实在让人好奇又兴奋。

    奖牌更加直观、更好估价、更容易产生轰动效应。而信件的价值则很难评估。历史上拍卖出最高价的当属爱因斯坦写给罗斯福总统的一封信。在信中,爱因斯坦力劝罗斯福总统发展原子弹,后促成了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基于物质与能量互换的著名公式:E=MC2,制造并使用了核武器,结束了血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此信的历史意义重大,在2002年拍出了120万美元。

    相形之下,克里克的家信以如此高价成交,让人顿感科学的魅力。双链DNA的发现,可以同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孟德尔揭示遗传规律相媲美,堪称生命科学的“上帝粒子”,是名副其实的里程碑。

    那封信是独一无二的。它以发明人的笔迹,描述了科学发现的思路,承载着一段科学史,蕴含着别样的父爱。这几张纸,出自科学家的手和脑,而那个奖章,是对科学家手和脑创造的成果的奖励。相比之下,奖牌是诺贝尔委员会委托制作的,规格统一、每年颁发,虽有纪念意义,并且属贵金属,但非科学家的作品。

    据说,奖牌的购买者为中国商人。自从中国人涉足拍卖事业以来,国际古玩及艺术品价格飞涨。值得欣慰的是,中国人不仅仅哄抢具有升值空间的艺术品,也开始瞩目具有意义及价值的科学文物。

    中国人的经济实力可以将全球的诺贝尔奖牌买断,但中国何时能在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我国的论文发表量居全球第二,有望不久之后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论文质量、科学价值、原创性以及对世界科学的贡献,远排在世界十位以后。金钱可以买到奖牌、可以建楼购设备、可以产出文章,但买不到科学精神。科学的精神需要历练、需要踏实的氛围、秉持精诚的合作。克里克所在的剑桥分子生物实验室,植根于具有百年历史的科迪文森物理研究所。合作及分享,成为其传统文化。1962年,这个实验室有4位科学家分享了两项诺贝尔奖,至2013年,共有13位科学家荣获这一殊荣。

    拍卖者是克里克的儿子,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他可是个不折不扣的“不肖子孙”。但西方的文化则不以为然,他们似乎更重视实在的价值及意义,并得到公众的理解。与克里克共过事的好友这样评价这一拍卖:克里克并没有制造奖牌,他只是实现了重大科学发现,他的贡献不会因为奖牌的转手而被抹灭,世界人民会永远记住他。克里克的儿子不想让这个奖牌及书信沉睡,变现后,将部分收入作为克里克研究中心的运转资金,部分捐赠给克里克曾经工作过的大学,让价值体现在事业的延续上。

    请关注:本期现代观点——《克里克的诺贝尔奖牌被拍卖》

(作者:肖飞)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