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杂志
2010年7月号
卷首语
同行评议与专家扼杀
采编总监

    Peer review,即中文的“同行评议”,是一个神圣而神秘的词。虽然使用了谦逊的“同行”两字,但能跻身于学术杂志的“同行”行列,对其他同行提交的文章实施审评,实乃无上荣耀,大权在握。不同喜好、不同观点及不同的眼光,完全可以将突破性的科学研究扼杀,对不同见解的文章予以封杀。

    Yalow教授以放射免疫方法标记胰岛素肽,并发现了II型糖尿病胰岛素水平并未降低的现象。但她的相关文章被两个著名杂志拒绝发表。但Yallow教授因此研究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在她接受诺贝尔奖颁奖大会的主题演讲中,展示了《临床调查杂志》主编拒绝发表的信,并列举了同行评议的意见,其中着重提到了“此领域的专家们(the experts in this field)特别强调了反对你的结论”。

    2003年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授予Paul Lauterbur教授。然而,他的有关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里程碑性的文章惨遭多次退稿,“同行评议”强制他将文章中关键的描述予以修改,去掉了“这一技术有望应用于研究人体内部结构”的结论。显然,“同行”们没有那么好的眼光。

    Barry Marshall教授同样获得了诺贝尔奖,他通过仔细观察,并以自己身体开展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是导致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并提出了根治十二指肠溃疡的思路。他的文章多次被“同行评议”否决,并无大会发言机会,直到多个著名中心重复出了他的结果,真理才有机会被同行接受。

    1937年Albert Szent-Gyorgyi因发现维生素C而获诺贝尔奖,他的文章被拒绝“同行评议”后三次退稿,责令其改写含有幽默感的维生素C的命名。无奈,为了发表文章,他只有屈服。因被拒绝而萌发的名句被后代相传:“科学发现是用没有人想到的思维去思考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的现象。”(Discovery consists of seeing what everybody has seen and thinking what nobody has thought.)以上是被“同行评议”扼杀后起死回生的幸运儿,但还有许多牺牲者。Douglas Prasher第一个完成了GFP基因序列测定,但他继续开展GFP研究的基金申请被“同行”们否决了。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成果无偿地赠予Roger Tsien教授,促成Tsien于2008年获得诺贝尔奖,而Prasher还在为一家汽车零售店开车接送顾客。

    笔者也曾遭遇“同行评议”的不幸。1995年世界第一组“功能性大鼠子宫及卵巢移植术”成功,但投稿被美国《移植》杂志拒绝,“同行评议”的意见为:“子宫及卵巢手术技术成功,但没有临床应用价值,读者们不会感兴趣。”因“同行”们的短见,笔者痛失展示世界第一的机会。10年后,瑞士医生实施了同样的大鼠手术,被评为“医学突破”,同时,人类子宫移植手术正在计划中。

目前,“同行评议”仍然是各个科学杂志的标准程序,若想出名、展示成果、升职晋级、获得尊敬,乃至索取可观的奖金,科研人员及临床医生还不得不争取同行认可。但如今的网络技术,已为科学家们展示成果开辟了一条通路。若您不图升职晋级及索取奖金,仅想展示成果及获得尊敬,在被“同行评议”拒绝后,您可以来到无偏见的互联网,没有人能扼杀您的发现。

    请关注本期《康复·生命新知》有争议的话题——“同行评议的是与非”。

(作者:肖飞)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